網格治疆看怒江丨江西社區:“三級聯動”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為提升社區基層治理效能,瀘水市六庫街道江西社區積極探索“社區黨建 居民小組功能型黨支部 黨小組微網格”三級聯動機制,有效凝聚了基層治理合力,打通了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一定要做好路燈安裝期間的安全保障工作,提前通知小組居民……”正值中午,江西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王愛玲趁著午休時間,來到江西社區水廠居民小組,與組內黨小組微網格網格員楊建華和小組功能型黨支部書記五二文共同商議小組即將實施的路燈安裝事宜。
水廠居民小組位于瀘水市西北角,居民絕大多數為上世紀90年代自主搬遷戶和進城務工人員,人員結構復雜且居住較為分散,是典型的城鄉接合部。曾經的水廠居民小組垃圾成堆,人畜糞便直排,蚊蟲成片,是集臟、亂、污、堵于一身的“三不管”地帶,住戶怨聲載道。
為破解治理困局,2017年,由社區黨總支牽頭,經六庫鎮黨委、瀘水市民政局同意,水廠居民小組正式成立。社區通過座談會、上門走訪等形式,了解居民參與自治的意愿,深入挖掘小組內優秀黨員、熱心居民,成立了小組功能型黨支部和黨小組微網格,其成員成為了小組基層治理的主力軍,扛起了調解糾紛、宣講政策、維護環境、調查民意等責任,構建起“社區黨建 小組功能型黨支部 黨小組微網格”的三級聯動機制新格局。
如今,走進水廠居民小組,寬敞整潔的路面,房前屋后的小菜園、道路旁盛開的鮮花、整潔的居民小院,一幅美麗新畫卷映入眼簾。
楊建華是小組居民,也是黨小組微網格的網格員,他既是小組治理成效的見證者,又是受益者,更是參與者。談到小組的蛻變,他感慨不已,“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變化,經過社區和小組居民的共同治理,如今小組環境美了,鄰里間來往多了,幸福指數大大提高了!”
“從無人組織管理到小組自主管理,從鄰里閉戶不交流到鄰里守望相助,小組居民現在能夠享受到精準、及時的服務,居住在這里,煩惱少了,心情自然順暢了。”小組居民李躍興說。
老黨員五二文是云南省道德模范,有責任有擔當,現在既是小組組長、還是小組功能型黨支部書記,秉承著“問題優先就地解決,不推卸移交社區”的原則,他解決了小組諸多“急難愁”事項,在小組治理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現在,居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不斷增強,已經養成了自覺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責任意識,‘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越來越濃厚,真的很有成就感!我們還想在小組內建設黨群活動室,將黨的戰斗堡壘延伸到每一個群眾。”五二文堅定地說。
積極探索創新,三級聯動機制形成了社區“搭臺”、百姓“唱戲”的治理格局,帶領水廠居民小組走出了一條符合實情的治理新路子。
“水廠居民小組從看著社區工作人員干,到社區工作人員帶著小組居民干,再到自覺主動干的轉變,為我們社區工作減少了不少負擔,很感動!”王愛玲說,從水廠居民小組的巨大轉變來看,三級聯動機制效果十分明顯,下一步社區將結合各小組實情,積極推廣多級聯動機制,通過發揮黨組織、黨員的“磁石作用”,把居民群眾聯系起來,凝聚服務群眾、提升治理效能的強大合力,讓江西社區的基層治理能力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
瀘水融媒記者 高慶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