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臨港區:涉農資金整合“撬動”鄉村振興再起航(威海臨港招商引資最新消息)
累計投資660萬元扶持貧困村產業發展,投入資金323萬元進行戶廁改造,撥付農村環境管護資金286萬元,平均每個村的管護經費達2萬元,投入美麗鄉村建設資金1216萬元……今年,威海臨港區秉承著“聚焦財力促發展”的原則,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整合涉農資金1億5874.97萬元,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針”,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
聚焦重點區域,示范帶動鄉村全域振興
樣板片區是壯大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今年,臨港區一手抓現有片區的整體提升和融合發展,一手抓新建片區的環境打造和項目引進,著力做好樣板片區建設的“加減乘除”,加速推進樣板片區提質增效。
汪疃鎮麓源果鄉樣板片區是臨港區首批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范區,面積約39平方公里,覆蓋43個行政村,人口8000多戶,3萬余人。片區始終堅持智慧化發展方向,引進先進果園種植技術引導農業高質量發展,現已成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產業型片區。“未來,我們還將立足威海植物園等民宿項目,發展休閑產業,實現‘旅游 ’的片區發展新業態。”麓源果鄉樣板片區相關負責人說。
聚焦產業發展,走出鄉村振興特色路徑
在山東櫻聚緣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現代化采后蘋果分揀生產線已經完成調試并運營;威海恒興智慧農業園項目裝上了“智慧大腦”,澆水、施肥、控溫只靠一部手機就能完成;花滿園項目引進荷蘭果園管理工藝,占地400畝的智慧蘋果園正探索由2名“農業人”管理一二百畝果園的花滿園模式……
鄉村振興,基礎在產業。今年以來,臨港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將農業和旅游文化有機結合,探索出了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城鄉旅游型高效農業發展模式。“我區將休閑理念引入產業中,用產業帶動休閑,用休閑促進產業,積極走科學發展道路,不斷提升‘造血’能力,確保項目見到效益。”臨港區財政金融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臨港區依托地理優勢和產業優勢,堅持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產業發展,科技賦能,推進農業產業向規模化、高效化發展。
此外,臨港區依托3家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基地,與山東農業大學、北京林果所等10余家農業高校院所建立常態化合作,引進專業人才,為全區農業發展、片區建設提供人才培育等全業態服務。目前,全區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發展到450多家,威海市知名農產品企業產品品牌達7家,山東省知名農產品企業產品品牌達3家。
聚焦農村,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和產業振興
近年來,臨港區堅持抓規范促提升、抓落實促發展,全力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通過實施農村改廁、農村環境長效管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美麗鄉村工程建設、特色產業發展等項目工程,改善農民生活環境,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吸引企業投資建廠,實現“一村一企業”,使產業集約化、規模化。
截止到目前,不斷加大對貧困村產業的扶持力度,累計投資660萬元,增加就業機會,提高農民收入,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增收;投入資金323萬元,累計完成戶廁改造18068戶,戶廁改造率達92%;不斷加大農村環境管護資金投入力度,全區143個整治村,2021年共撥付管護資金286萬元,平均對每個村的管護經費達2萬元;投入美麗鄉村建設資金716.9萬元,創建5個美麗鄉村示范村,包括1個省級示范村和4個市級示范村。
(通訊員 姜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