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龍萬峰湖鎮“1234機制”推進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鄉鎮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方案)
內容摘要:安龍縣萬峰湖鎮堅持“一領二盯三抓四制”工作模式,推動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工作,有力推進全鎮移風易俗工作,呈現講文明樹新風新氣象。
中國黔西南訊 (通訊員 鄧麗) 安龍縣萬峰湖鎮堅持“一領二盯三抓四制”工作模式,推動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工作,有力推進全鎮移風易俗工作,呈現講文明樹新風新氣象。
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示范帶動、群眾參與基層治理促鄉村振興”的工作思路,多次組織召開黨委會議和專題會議對殯葬改革和公墓建設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成立由黨委書記和黨委副書記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常務副組長,其他班子成員和站所參與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綜合組、宣傳組、項目實施組、跟蹤管理組、后勤組等,確保改革工作有序開展。各村組織村民小組召開一組一會,發放殯葬改革和集中安葬等宣傳資料,與群眾講政策、說理由、暢前景,并組織群眾簽訂承諾書6000余份。
緊盯兩類重點人員。一是緊盯不配合不支持或態度不堅定人員、各村民組在召開會議和前期宣傳時有村民病逝、逝世的家庭等,明確各村(居)成立由包片村干部、組長、聯戶長等為主的責任人,采取一對一包保的方式,對重點人員進行包保,不斷開展入戶政策宣傳工作和常態化監管工作,將矛盾化解在前期,將群眾損失降到最低。二是緊盯“風水先生”、八音樂隊、跳花燈人員等群體,教育引導他們在政策范圍之內開展工作,激勵他們用音樂、布依語向喪主宣傳殯葬改革政策,宣傳集中墓葬的要求,做到勤儉節約和移風易俗。
力抓三個重點環節。一是抓好前期宣傳動員。制作《萬峰湖鎮殯葬改革骨灰集中安葬通告》材料160余份張貼在各村(居)人員集中地方,發放告知書4000余份,利用QQ、微信和聯戶工作群,將通告發到各村交流群上提高到達率。通過趕場天發放宣傳資料、召開群眾會、小組會等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覆蓋群眾8000余人。二是抓好過程管理。壓實村組責任,多渠道做好過程管理,將殯葬改革和集中安葬納入“一約四會”內容,做好動態監管,出現病逝、逝世情況第一時間報備并管控到位,確保按程序開展火化和集中安葬,對不配合實施的,進行部門聯動,采取應急措施進行及時處理。三是抓好后續跟蹤和管理。針對部分不配合開展火化和集中安葬的群眾需立即采取措施,明確專人進行跟蹤處理,做好后續政策再宣傳再解釋等工作,同時對網絡輿情、信訪維穩等管控到位。
完善四項長效制度。一是實行績效管理制度。將鎮村干部推進殯葬改革集中安葬工作情況納入目標績效管理規定,對工作落實成效好、成績突出的優先作為評優選優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對工作落實不力、推諉扯皮和敷衍塞責的干部,納入全鎮通報批評、開展約談并納入負面清單管理。二是實行部門聯動制度。將派出所、司法、綜治等部門聯合作為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充分發揮網格員、聯戶長、黨員、五老人員等作用,做到部門橫向聯動,鎮村組上下聯動,確保殯葬改革工作和集中安葬工作有人抓、多人管、能落細落地。三是實行監督舉報制度。向10個村(居)公布鎮級舉報電話,鼓勵群眾開展實名或非實名舉報,并明確專人進行舉報內容核實和管理,引導群眾參與到殯葬改革工作中來。四是健全“一約四會”制度。鎮村成立移風易俗領導小組,將殯葬改革、集中安葬等納入管理,按照“村民自主,法律顧問初審,鎮村聯審,黨委審定”的方式,指導完善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等內容,對不按規定遵守的納入負面通報,以此推動群眾自治,長效破除陳規陋習。
二審 權利
三審 彭原清
(責任編輯 戴宏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