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1+3”黨建引領新矩陣 物業管理“小切口”撬動基層治理“大提升”
近年來,公主嶺市立足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結合“幸福小區”創建,創新小區物業治理模式,精細化、扁平化推進“最小單元”建設,著力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隨著城市不斷發展,公主嶺市城區小區(單體樓、獨棟樓)總數增至452個,無專業化物業小區一度達到387個。為有效破解“老舊散”小區設施陳舊、收費率低、無人管理等問題,公主嶺市積極主動適應城市發展新形勢、基層治理新任務、居民群眾新需求,創新實施黨建引領下“國有 公益 自治”的“1 3”小區物業治理模式,通過引進大型物業公司,統一接收312個棄管小區,推動75個小區完善自治管理,讓基層治理更有深度、更有溫度地服務發展、服務群眾。
以組織牽引為重點,強化社區“組織責任心”。“1 3”中的“1”即:黨建引領,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主觀能動性,帶頭落實公益物業建設。把社會組織、黨員群眾等各方力量凝聚在小區這一基層治理最小單元。健全公益物業“1 3”工作格局,即“黨建引領 國有物業公司”基礎設施改造和兜底保障、公益性的物業管理服務、“誰享受誰管理”的居民自治之策,由社區引領公益物業,逐步轉向居民自治與企業入駐相結合,形成“黨建引領、政企融合、居民自治”的公益物業新格局。截至目前,在全市打造了10個公益物業示范點位。
以共治共享為關鍵,激活居民“家園責任心”。在具體實踐中,社區干部深入網格邊干邊講,將小區居民融入建設、管理過程。社區組建志愿服務隊、退役軍人服務隊等服務載體,通過“清樓道、清緩臺”時“干部干,居民不理不看”,逐步轉變為“清屋頂、修綠地”時“干部干,居民送溫暖”良好氛圍。居民從被動管理變主動參與,切實激活居民“家園責任心”。如在鐵北街道,組建志愿者服務隊7個,隊員151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467件,其中解決小區治理難題189件,全面帶動居民參與小區公益活。
以多方聯動為支撐,喚醒企業“社會責任心”。通過社區、業委會協同議事、協同處置、協同監督,理順社區、業委會和居民關系,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在建設管理過程中,社區著重發揮“1 3”中“1”的作用,與國有公司建立深度合作,聯絡包保單位、包保企業為小區居民增補惠民政策,聯絡通信公司、銀行網點,通過交物業費減寬帶費、指定銀行網點儲蓄減免物業費的方式,拉動企業加入公益物業行列中。截至目前,為居民提供了2項惠民政策,節約居民資金近2萬元。黨建聯盟單位投資50余萬元用于4個老舊散小區的基礎設施改造,助力城市基層治理機制落實落地落細,讓黨旗在城市基層陣地高高飄揚。(中共公主嶺市委組織部 李澤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