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部門管審批 一支隊伍管市場 北京市昌平區市場監管局構建“六統一”工作體系
2019年3月,北京市昌平區市場監管局正式掛牌成立,開啟了昌平區市場監管工作新的里程碑。昌平區市場監管局認真貫徹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重大決策部署和市區兩級機構改革要求,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全面深化改革,以問題和結果為導向,不斷探索適應市場發展需要的監管理念和監管方式,實現“一個部門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市場”,積極推動市場監管職能和業務從“物理整合”到“化學融合”,不斷提高監管能力和服務水平,努力實現改革和工作“雙促進雙提升”。
半年來,昌平區市場監管局扎實有力有序推進機構改革工作。9月18日,23個市場監管所組建完成,標志著各項工作步入正常運行軌道。目前改革工作平穩順利,走在了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和昌平區直屬部門的前列,取得了初步良好成效。
構建統一的行政許可大審批體系
9月23日,昌平區市場監管局科技園區登記注冊分中心率先啟動食品經營許可證辦理。小食雜店、小餐飲店備案等34項原食藥類行政審批辦理事項,企業開辦往返次數再次縮減。據了解,自10月1日起,昌平區6個登記注冊分中心將實現全區通辦。昌平區市場監管局在全市率先構建起行政許可大審批體系。
一是實現了全程電子化審批服務,聚焦“最多跑一次”。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成立了全程電子化審批服務專班,利用“互聯網 ”一站式服務模式,加快推進“零見面”準入審批服務,清理自設門檻行為,不斷提升一次性通過率,企業開辦實現“一窗辦理、一次填報、一個環節”。
二是建立了行政許可大審批體系。整合原工商、食藥、質監的登記審批服務事項,對現有的105項行政許可事項辦理流程、辦理時限、審查方式、審查資格等內容進行整理、分類,優化內部流轉程序,將原有的分散受理模式,統一整合,實現統一標準、統一流程、統一規范、統一審批。
昌平區市場監管局登記科相關負責人介紹,行政審批整合后,申請人就近選擇任一登記注冊分中心辦理,只需提交一次材料,就可實現證照同步領取。涉及實質審查的,由登記分中心與實質審查部門進行內部流轉,提高了審批效率。
構建統一的市場主體監管體系
昌平區市場監管局運用“互聯網 ”思維和對稱監管理念,積極構建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以風險監管為核心、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市場監管體系,著力提升事中事后監管效能。利用大數據技術不斷整合和完善市場主體和客體數據監管庫,實現主體名下歸信息、歸問題、歸結果,突出風險監管、重點監管,實現靶向監管、精準監管和高效監管,提升監管水平優化營商環境,真正做到違法者嚴懲、守法者不擾。
一是建設昌平區市場主體信用監管平臺。平臺與市級平臺聯通聯動,并依托政務專網,為全區各委辦局和鎮街用戶提供數據歸集、共享和應用服務,通過互聯網對社會公眾用戶提供信息查詢服務和公示公告,實現了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構建了“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監管格局。
二是組織開展昌平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平臺還通過對市場主體庫、執法人員庫、檢查單的管理,實現基于“兩庫一單”的雙隨機。今年以來,針對投訴舉報頻發的預付費、保健等重點行業領域以及“掃黑除惡”等問題線索,共發起14次跨部門雙隨機抽查任務,檢查市場主體共計439戶,其中85戶次受到聯合懲戒,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被立案處罰。
三是構建市場主體大數據風險防控平臺。依托昌平區市場主體信用監管平臺構建市場主體大數據風險防控平臺,形成線上線下、內部與外部、政府與社會相結合的多維度的風險發現機制。
通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數據信息,及時發現市場主體運行中的違法違規和失信行為,增強監管的實時性、針對性、靶向性,實施精準監管和對市場秩序的有效防控。目前,大數據平臺已歸集數據396萬條,為改革后的市場主體日常監管、重點監管、專項行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撐。
構建統一的12345投訴舉報體系
基于“五合一”的全國12315平臺已正式上線,各級市場監管部門面對日益增長的消費者投訴舉報數量,昌平區市場監管局依托12315行政執法體系,進一步構建投訴舉報處置工作體系。
一是快速整合機構改革前“3 3”個部門的原有平臺和多條投訴熱線,實現“一個平臺一個號”。
二是創建“六步工作法”,對投訴舉報受理、分派、辦理、回饋、數據分析、預警發布6個步驟環節的規范、標準和要求進行不斷改進提升,強化督察督辦,以提高源頭控降率、辦結率、立案率、滿意率等“四率”為核心,綜合運用強化源頭控降、擴大先行賠付和首問責任兩項制度覆蓋面和在中小餐飲商業服務主體推行“消費糾紛店內調解員”制度、加強日常監管和重點監管、立案處罰、線上線下黃牌警示等綜合舉措,發揮12345市民服務熱線“哨聲源”作用,下大力氣減少投訴舉報量,提高問題的解決率和群眾的滿意率,確保群眾的合理訴求得到及時有效解決。
上半年共接收投訴舉報11721件,辦結9837件,其中投訴5587件,舉報6134件,投訴舉報轉立案2536件,張貼警示黃牌204張,有力維護了消費者合法權益,營造了良好的消費環境。
構建統一的食藥抽檢監測和質量安全監控體系
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市場監管部門要以“四個最嚴”的要求狠抓食品藥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尤其是需要整合食品藥品產品抽樣、檢驗檢測力量和資源,統籌抽樣檢測計劃,統籌資金使用,以問題為導向,以問題檢出率、問題處置率為工作著眼點,以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流通主體和小散亂主體以及投訴舉報率高的行業領域的品種為重點對象,加強抽樣檢測和質量安全風險監控,并實現從消費到流通到生產環節的質量倒逼機制,切實維護百姓的餐桌安全和用藥安全。
一是以昌平區食品藥品安全監控中心、各鎮街市場監管所為主體,建立兩級食品藥品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市場監管所通過食品藥品快速檢測等技術手段,查找風險隱患,對風險點進行初篩;食藥安全監控中心對風險點進行復核確認后,將相關情況及時上報給相關科室或執法隊進行后續調查處置工作,并追蹤處置結果,對抽檢不合格樣品,依法立案查處,并實現源頭追溯、下架、區域禁售等處置措施。半年來,抽檢食品2049件、合格率99.66%、重點食品合格率100%,抽檢食用農產品840件、合格率99.05%。
二是昌平區食品藥品安全監控中心定期對收集的風險監測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評估,通過分析近幾年北京市食品藥品安全風險監測數據,結合轄區實際情況,對風險點進行分析評估,將市區兩級監督抽檢不合格較多的食品藥品類別產品、檢驗不合格項目列為抽檢監測的重點品種和重點項目。如食用農產品中畜禽肉、水產品、雞蛋、水果、蔬菜中的農獸藥殘留,預包裝食品微生物限度,預包裝食品中食品添加劑、防腐劑等,從而推動食品藥品抽檢和風險監測端口前移,重點把控批發市場、批發企業等流通領域的上游環節,加大監測力度和監測頻次,并對轄區內相同來源的產品統籌安排監測,避免重復抽樣,節約資源。
構建統一的執法辦案和法制監督保障體系
昌平區市場監管局緊盯投訴舉報和社會民生問題,建立監管執法工作協調聯動機制,嚴厲打擊違規違法行為。
一是堅持“不立不破”原則,統籌安排,規范各類執法辦案事項,保障改革過渡期間各領域行政執法辦案有序進行。
二是構建統一的市場監管法制監督保障體系。加強對市場監管法律法規的培訓。以大講堂和模擬辦案的形式加大對各類案件的指導,監督案件辦理過程和案件數據錄入質量。尤其是特殊案件和重大案件,強化事后案件評查和案件的總結反饋,為監管執法提供重點導向,形成完整工作閉環,全面提高行政執法效能。
三是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緊盯投訴舉報和社會民生問題,建立了監管執法工作協調聯動機制,嚴厲打擊無證無照、不正當競爭、侵權假冒、虛假違法廣告、網絡違法、食品藥品違法、價格違法、侵害消費者權益等行為,凈化市場環境,維護好市場秩序,有效消除行業亂象。截至目前,辦結各類案件5345件、罰沒款863.14萬元,多項執法指標均位列昌平區前列。
構建統一規范高效的黨務政務運行體系
昌平區市場監管局以黨建為引領,實現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的“四同步”為目標,加強黨務政務工作統籌協調聯動,不斷減輕基層負擔,為保證各項工作高效有序運轉提供堅強保障。
一是第一時間對原工商、食藥、質監的黨務政務各項工作進行了梳理規范,統一了組織生活、思想教育、紀律作風、政務運轉、財務審批、印章使用、應急值守、督察督辦、政務信息公開、干部培訓等各項工作規范事項內容,有效保證了黨令政令統一和黨務政務暢通,實現融合規范運行和隊伍團結穩定。
二是以黨建為核心統領,深入推進“三個從嚴”,即以全面從嚴治黨為核心,深入推動全面從嚴治政、從嚴治局,強化抓黨建抓業務、管好人管好事的“雙抓雙管”要求,突出“一崗雙責”,努力構建黨組有力引領、支部有效推動、黨員模范行動、群眾積極響應的“四位一體”的良好局面。
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后,面對復雜繁重、風險點多、敏感度高,新興業態和新型交易手段層出不窮的市場監管形勢和任務,昌平區市場監管局以市場監管體制改革為牽引,在改革中突出抓好黨建引領,突出抓好隊伍思想建設,重點抓好六大業務工作體系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進一步凝心聚力、有效作為,努力當好“放管服”改革的先行者、優化營商環境的領跑者、市場公平競爭的維護者、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者、高效監管的實踐者、高質量發展的推動者,努力推動市場監管事業開創新局面。
(張文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