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莒縣:多措并舉力促“第一書記”發揮實效(莒縣第一書記名單)
新華網濟南11月3日電(通訊員 張文娟)山東莒縣縣委扎實開展“第一書記”服務管理工作,采取精準化管理,確保“第一書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全縣脫貧攻堅和軟弱渙散黨組織村整頓轉化工作,切實發揮好“第一書記”基層黨建指導員、農村發展引航員、基層群眾服務員的作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開展“四看”活動,激發創先爭優意識,確保“第一書記”“下得去”
開展“回頭看”查問題。“第一書記”圍繞在“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加強脫貧攻堅,加強軟弱渙散黨組織村整頓轉化,加強民生建設,加強自身建設”五個方面工作開展情況,按照“三個一”要求,即形成一篇工作總結,召開一次總結回顧會,形成一期工作簡報,系統總結回顧任職以來履職情況。工作總結堅持問題導向,突出主觀不足,形成工作推進的時間表、路線圖;回顧總結會以臨時黨支部為單位召開,邀請各有關鄉鎮街道和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分管負責人參加會議并進行點評;縣委組織部編發簡報,進一步明確目標,壓實責任。開展“向前看”盯目標。“第一書記”建立工作臺賬,采取“掛圖作戰、銷號管理”的方式,分別制定月度工作計劃、季度工作落實情況臺賬。縣委組織部、縣扶貧辦、各鄉鎮街道抽調專門力量成立督查小組,依據“第一書記”工作計劃和年度工作任務,每季度開展一次督查通報,督查結果與“第一書記”期滿考核掛鉤。依托貧困戶代表聯系制度,將“第一書記”向貧困戶代表述職制度納入每月25日農村黨員群眾“議事·學習日”的“規定動作”。“第一書記”面向黨員群眾和貧困戶代表,圍繞本月做了什么、達到什么成效、下一步工作計劃、貧困戶得到什么實惠做說明,接受黨員群眾的監督,切實傳遞壓力感,增強責任感。開展“周邊看”學先進。“第一書記”群體之間每季度舉行一次現場觀摩。縣委組織部、縣扶貧辦、各鄉鎮街道分管負責人和“第一書記”按照3:3:3:1的比例實名打分,連續兩次被評為倒數后10名的“第一書記”期滿考核不得評為“優秀”等次。結合全縣機關干部和農村黨組織書記教育培訓計劃,累計組織3次540余人次外出參觀學習。開展“自身看”找差距。“第一書記”通過對標先進典型,深入查找差距不足,明確追趕目標和追趕措施,建立差距清單,制定詳細的追趕措施,與“回頭看”“向前看”“周邊看”三張清單一起,在各任職村進行月公示。縣委組織部制定《莒縣選派“第一書記”管理辦法》加強“第一書記”考核管理,通過組織召開座談會、現場督查、電話抽查等方式調度“第一書記”駐村工作情況,對走過場、做樣子造成不良影響的“第一書記”,責令原單位撤回并重新選派。
推廣“五個一”制度,抓實工作規范,確保“第一書記”“待得住”
記好一本民情日記。駐村工作期間“第一書記”針對每天工作情況記好民情日記,將民情日記作為聯系服務群眾的有效載體,對訪民生、察民情、聽民意、幫民困等情況做好記錄,掌握村情的第一手資料,把文字記錄作為走訪調研的有效延伸,打通“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服務群眾最后一米”。上好一堂黨課。“第一書記”認真組織開展派駐村“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加強黨員干部黨性修養,踐行服務宗旨,每半年給村(社區)黨員干部上一堂黨課,引導每一名黨員爭做合格黨員。寫好一篇調研報告。“第一書記”按照“每周形成一份工作展現,每月寫一篇工作信息,每季度形成一篇調研報告,每年形成一篇工作總結”的要求,調查村情民意,理清工作思路,找準制約村級發展的“病灶”,提出針對性強的意見建議。發布一條駐村工作動態。“第一書記”每天通過“莒縣黨建云平臺”手機客戶端“我在村里”功能上傳駐村工作動態,通過“資金流動”功能展現集體資金流轉情況,做到公開透明。發展一批后備干部。把加強村黨支部班子建設作為推動抓黨建促脫貧的總抓手,通過配齊配強班子打造過硬黨支部,著力推進貧困村和軟弱渙散黨組織村的整頓轉化。嚴把黨員發展“入口關”,注重采取“遞進式”培養,把農村優秀人才發展成黨員,把優秀黨員培養成后備干部。
完善獎勵激勵機制,增強工作主動性,確保“第一書記”“干得好”
建立“第一書記”工作經費保障和交通生活補貼制度。在貧困村任職的,縣財政每年撥付5萬元扶貧資金;在軟弱渙散黨組織村任職的,參照貧困村標準給予保障。根據任職村距離縣城遠近,為每名“第一書記”按月發放400元、600元、800元不等的交通生活補貼。整合幫扶資源,形成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把財政“一事一議”、水利“庫區移民”、“村村通自來水”、交通“路網升級改造”、文體“文化惠民”、殘聯“助殘奔康”等十六項扶持政策整合起來,優先向“第一書記”村傾斜,打消“第一書記”“有勁使不出”的顧慮。體現政治關懷,助推“第一書記”在基層快速成長。根據年度考核成績,結合全縣“革除障礙、轉變作風、激情創業”新一輪解放思想教育實踐活動,縣委縣政府集中表彰21名“第一書記”。結合日常表現、期滿考核、民主測評,同等條件下優先提拔重用。
截至目前,全縣第三批共選派“第一書記”180名。扶貧方面,累計投資5400余萬元,為任職村硬化、綠化、亮化道路87.7公里,建設排水溝渠32千米,新建蓄水塘壩169座,為9200余戶安裝自來水管道。累計投資6300余萬元發展產業扶貧,流轉土地4788畝用于發展林果、大棚種(養)殖,建設電商平臺、扶貧車間172個,籌集孝德基金270余萬元,惠及貧困戶1651人。基層黨建方面,累計投入460余萬元用于陣地建設,整修村級活動場所112處,配備辦公設施502套,參與整頓轉化軟弱渙散黨組織村46個,新發展入黨積極分子28人、預備黨員16人,27個“第一書記”村共投資174萬元完成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改造,累計走訪黨員群眾4萬余人次,進一步增進群眾感情,推動所駐村脫貧攻堅目標實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