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當實干!這位村支書成鄉村振興“領頭雁”(村支書帶領鄉村振興)
濟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陳偉芳) “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 這首《籬笆墻的影子》,道盡了中國農村那千年不變的容顏。改革開放四十年,新農村正在破繭成蝶······
做為群眾謀幸福的代表
“全翟一村都在看我們村兩委,我們有沒有行動,群眾都看在眼里。”話語擲地有聲。
一張黝黑紅亮的臉龐,目光堅毅而銳利,鏗鏘的話語折射著領頭人的雄心與睿智。他就是濟寧市兗州區人大代表、顏店鎮翟一村黨支部書記陳中俊。每次開會,他總會對兩委班子一再強調。
2012年3月,擔任翟一村支部書記以來,他始終保持著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以抓班子為民干實事為己任,每次會議都會明確當前的重點任務和具體責任人,強化責任落實成為口頭禪。翟一村的角角落落,支部的示范帶頭作用處處留痕,都有他和兩委揮灑的汗水和熱血。
他把清廉務實、村務公開、民主決策作為工作重點,完善廉潔自律制度,村財務、涉農等村民關心的重大事項,都由村民代表大會進行決議,公開,村民看見明白賬,提高了參與村級事務的熱情。為進一步夯實陣地建設,投資15萬元翻修了村級辦公場所,高標準新建黨建工作室一處,做到全部制度上墻、黨建管理員專人坐班,提供最便捷貼心的服務,拿群眾的述求踢皮球的現象不見了,受到了黨員群眾的一致好評。
結合鎮黨委“一月一學習”的要求,他定期組織開展內容豐富的“主題黨日”活動,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吸納黨員、積極分子和群眾20余人,組織志愿服務活動30余次,走訪慰問貧困家庭、留守兒童10余次。
破解鄉村振興新課題
一次鄉村振興的調研活動中,一些有識之士提出,鄉村穿上美麗的外衣,而它的生命活力,是真正有待破解的難題。
“知母莫如子”,作為基層工作者,如何讓村莊的變美變靚、變得有內涵,也成為陳中俊日思夜想的問題。
陳中俊說:一個村莊,老年人有所樂,青年人來圖書室看書,這個村莊的未來就是光明的。
為豐富農村精神生活,陳中俊積極爭取資金5萬余元,新修老年活動中心一處,配備了按摩椅、棋牌用具、圖書、毛筆等設施;新修建文化廣場一處,配備各種健身器材、籃球場、乒乓球臺,給群眾放松身心、交流情感提供了好去處。如今,罵架鬧亂子成了夕陽景。
翟一村以農業種植為主,農機使用需求較大,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幫助下,他帶領村兩委多次商討方案、多方籌集資金,指揮、監督、施工……連軸轉個不停,用最短的時間將村內的23口灌溉機井改造完畢,同時升級田間的灌溉系統,修復田間路3000余米,村民澆地,再也不會走泥灣了。
最大限度發揮村集體閑置資產作用,將村原老面粉廠重新建設成面粉加工點,實現小麥收購、加工不出村,既方便了群眾種植,也增加了村集體收入。為了下一步發展長大集體經濟,由村委會獨資成立了“益家商貿有限公司”。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他組織翻修村內街巷4000米,新延主干道1200米,拆除違建2處,新修牌坊一處,種植綠化樹木1800余棵,并對下水道進行了清淤治理。
人民代表不是空頭銜
“陳書記真了不起,我離開老家才幾年,這里就建設的這么好,真是一個有作為的好書記!”談到陳中俊,在外務工的陳西平滿是溢美之詞。
翟一村2012年被評為“五好村黨組織”,2013年—2015年獲得村級考核二等獎,2016年—2017年獲得村級考核一等獎。陳中俊也在2014年度被評為全區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個人,2016年6月被評為兗州區優秀共產黨員,2017年被選為兗州區人大代表,2018年被評選為“濟寧好人之星”、“兗州好人”。
選為一名人大代表,就是政府和人民群眾之間的一座橋梁,陳中俊心里時刻裝著群眾疾苦,體民情,聽民聲,經常深入農戶調查研究,依法用權,為民執言。
每次參加人代會前,他都要花一定的時間,把平時調研、視察中收集到的建議進行提煉。因此,他的建議均能從農村經濟發展實際出發,聚焦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如區第十八屆人代會聯名提出《關于提高鎮衛生院居民住院醫保報銷比例的議案》、《關于在顏店鎮新建110千伏變電站的議案》等,幾年來共提交議案建議6件,參加視察活動10余次。
作為新時代的村官,陳中俊勇于擔當、主動作為,盡全力帶領村民開展各項工作,現在的翟一村煥然一新,村民腰包鼓起來,集體富裕有底氣,賦予了美麗鄉村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