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強基須強師:服務育人先鋒楊霄楠——黨建立身 務實服務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先后提出“三個牢固樹立”“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的殷切希望,為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指明了方向。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做為落實“強基工程”的基礎工作來抓,豐臺教育微信公眾號特推出“黨建引領│強基須強師:育人先鋒”專題,通過對全區教育系統2023年獲評北京市教育系統“育人榜樣(先鋒)”的21名優秀干部、教師、教育工作者的典型事跡進行集中宣傳,吸引和激勵更多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培養造就一支黨和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
楊霄楠
楊霄楠,男,1974年12月出生,吉林省九臺市人,中共黨員,漢族,研究生學歷,高級教師,現任北京市豐臺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建室主任。
教育感悟
楊霄楠同志作為長期工作在教育一線的黨校教師,堅持黨校姓黨的基本原則,秉持“為中央黨建總體目標服務、為區委教工委工作部署服務、為基層學校黨建發展服務”的根本宗旨,以豐臺教科院的“科學服務、引領發展”理念為指導,立足崗位,辛勤耕耘,對豐臺基礎教育黨建培訓、研究、宣傳、政策咨詢等工作發揮了引領性和關鍵性作用。
忠誠擔當,做黨建理論傳播者
豐臺教育黨校是豐臺教育系統教育培訓黨員、干部的主渠道,是基礎教育黨建工作的主陣地。“黨校姓黨”的根本原則和“突出主業主課”的根本要求,都體現了黨校教育的政治性、嚴肅性和重要性。為了做到嚴格規范,堅持把學習黨的最新理論、方針政策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提高自身政治素養,始終把政治首位標準作為不可變通的原則貫徹工作之中。
黨校的講臺要有紀律、講政治、講信仰,“如何讓枯燥的黨課和思想政治教育入腦入心”是備課授課時的永恒課題。為此,每一節黨課都是經過反復打磨,才敢拿出來講,每次講完課都有反思、有調整、有完善。近幾年,在楊霄楠的帶動下,教育黨校先后形成40多個專題150課時的理論宣講課,先后在各級各類培訓班、100多個教育集群和學校講黨課,受眾人群上萬人次,深受基層學校好評。從黨的十九大到黨的二十大,每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楊霄楠都積極帶領團隊形成黨的會議精神宣講統稿和課件,提供給基層學校進行宣講使用,成為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楊霄楠不僅嚴格要求自己,對辦公室里的其他教師也高標準要求。他要求大家嚴格按照《黨章》和《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打造黨性教育精品課;立足黨校“熔爐型”黨性教育目標,組織構建“發展對象、新黨員、支委、書記”培訓課程體系,現基本形成“四級三階段”培訓課程體系,建立了較為規范的課程資源庫和專兼職教師庫。
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在基層的宣傳普及是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意識形態建設的“最后一公里”。為及時傳播黨的創新理論,聚焦分眾化普及,楊霄楠按照不同群體的特點和需求,采用層次化的隊伍、多樣化的方式,積極探索組建了教育系統“思政宣傳團隊”。這個團隊有書記、有思政教師,更有小學道法教師。這個團隊機動靈活,當黨中央作出重大決議后,楊霄楠帶領這三支團隊深入研究黨的理論政策,針對黨員、學生群體的特征,打磨宣講課程,開展“菜單式”“點播式”“互動式”“微課堂”等形式多樣的送課下基層、進校園活動,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楊霄楠深入學習、堅定信仰、積極傳播,始終做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黨章的堅定擁護者和模范踐行者,在黨言黨、在黨為黨是對黨建工作的深厚情懷與初心,是一種將黨性存于心、踐于行的忠誠與擔當。
規范嚴謹,做黨建研究推進者
作為一名黨建工作者,不但要勤于學習,而且要善于思考,善于研究,做一個能夠比較鑒別、歸納總結的人;做一個能夠調查研究,理性分析,動筆立言的人;做一個有思想、有觀點、有思路、有主見、有方法的人。2003年,走上基礎教育系統黨建工作崗位后,楊霄楠始終堅持政治方向和問題導向,以研究推動黨建工作自覺,以研究改善黨建工作品質,以研究提升黨建工作服務質量。
他注重加強黨建研究制度建設和規范管理,善于借鑒,善于總結經驗,主持編制了《豐臺區教育系統黨建研究會制度匯編》,對豐臺區教育系統黨建研究會的組織機構、章程、制度進行了修訂和完善,對區級黨建課題申報立項、開題、中期檢查、結題工作制定了規范流程,基本構建出研究的制度體系,為基層學校開展黨建研究提供了制度依據。
楊霄楠始終聚焦教育系統黨建工作熱點、重點問題。自2010年以來先后主持開展了10項市級課題。2014年結題的《豐臺區中小學黨建規范化標準研究》為區委教工委評價基層黨建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持;2016年結題的《豐臺區中小學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實踐研究》在中小學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實踐和理論上取得一定的經驗和成果;2018年結題的《豐臺區中小學黨組織書記專業素質模型研究》形成了豐臺區中小學書記專業素質標準,為書記選拔、培養、分層管理和培訓課程開發等提供科學依據;2020年結題的《基于素質模型的豐臺區中小學書記培訓課程體系研究》構建出書記資格培訓和研修培訓的兩套課程體系;2022年再次申報了《中小學校領導體制改革背景下的教育黨校作用發揮研究》。到現在為止,主持研究的市級課題有 10 項,指導立項的市級、區級、校級黨建課題研究達到550多項。撰寫的多篇論文、案例、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在刊物發表,并在不同級別的評選中獲獎。
經過幾年的實踐探索和總結改進,現基本構建出市、區、校三級黨建課題研究聯動的體系框架。他主持的市級立項課題突出黨建研究引領作用,重點突破黨建研究的新形勢、新理論、新問題,立足于出標準、出制度、出規范;組織管理的區級課題突出黨建研究示范作用,著眼于區域內黨建工作重難點問題;指導的校級課題突出黨建研究攻關作用,著重解決學校內制約黨建工作發展的主要問題,三級課題研究互相借鑒,互相包容,互相促進,協同推進,協調發展。形成研究合力,培養了一批基層教育黨建研究骨干,整體推動全系統黨建研究的能力水平。
固本培元,做黨建實踐服務者
抓好黨建靠黨建室幾個人是不行的,要依靠基層黨組織、黨務工作者,出計用力,久久為功,才能做好教育系統大黨建。在做好平時培訓、科研、宣傳工作的同時,楊霄楠經常深入到教育集群集團、基層黨組織,實地指導基層黨建工作,做到有求必應、有問必答、有難必幫、有疑必解。
做好基層黨建工作的“導航標、助推器”。在他持續不斷鼓勵幫助下,東鐵營二小《我們的微黨課》已在市區黨建工作中聲名享譽,現已成為方莊地區黨建工作的種子項目和閃亮名片,從《我們的微黨課》推介到發展,他思考在先、研究在先、行動在先,起到了導航、助推的作用。
做好基層黨建文化建設的“倡導者、引領者”。在他的積極引領倡導、梳理總結中,六所市級黨建示范點已經初步形成具有豐富內涵和鮮明特色的“黨建文化”體系,黨建內涵理念的確立及不斷深化,成為激勵組織前進的奮發向上的精神動力。
做好區委教工委與基層黨組織的“連心橋、粘合劑”。在下校指導黨建工作過程中,他及時將市區及區委教工委的最新精神向基層傳播,同時又將基層黨組織的訴求、發展需求向區委教工委反應。他積極搭建溝通交流平臺,匯集信息、為區委教工委及基層黨組織出謀劃策,答疑解困,努力在區委教工委和基層黨組織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共同推動教育系統黨建工作的發展。
從2019年開始,楊霄楠組織策劃了三屆豐臺區教育系統“砥礪杯”微黨課大賽,與本科室的老師共同研制了微黨課教案、說課、講課標準,共遴選出優秀微黨課100多節,形成了豐富黨課資源庫,并積極宣傳、推動微黨課送課下基層活動,為書記發展、展示黨員風采、提高黨員素質開創了一條新途徑。“砥礪杯”微黨課大賽通過品牌化構建,現已成為豐臺區基礎教育黨建工作一張亮麗名片。
楊霄楠奮斗在基層黨建已經整整20年。他一直強調,如果沒有區委教工委對黨建工作的高度重視,就沒有他做好黨建工作的機遇;沒有豐臺教科院這個大家庭給他的幫助和支持,就沒有他做好黨建工作的底氣;沒有基層黨組織和書記們對他的信任,就沒有他做好黨建工作的強大動力;沒有科室同志之間幫助和協作,就沒有他在黨建工作上取得的點滴成績。他將繼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堅持黨建立身,務實服務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