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羅平創新“四三”模式共建平安社區
近年來,曲靖市羅平縣長底布依族鄉發達社區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質效的根本路徑,以守牢社會穩定底線、營造平安穩定和美鄉村目標,推行三心共建、三長共治、三業共抓、三好共創“四個三”基層治理工作模式,多措并舉多方聯動,深入開展平安細胞創建工作,轄區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三心共建”強基礎
多方整合資源,實行“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模式,進一步完善“黨群服務中心+矛盾調解中心+社會治理中心”一體化建設,打造“全能型”黨群服務和社會治理中心,把社區居委會服務大廳建設成服務民生、維護穩定、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零距離”窗口,實現各類資源、管理與服務在中心“物理聚合”,產生“1+1+1>3”的“化學反應”。同時,以居民小組黨支部“五強五好”建設為契機,不斷延伸黨群服務和社會治理中心的“神經末梢”,拓寬服務范圍,完善服務項目、優化服務流程,拓展政策咨詢、法律維權、心理咨詢等項目,明確社區、小組、聯戶單位各級網格員崗位的職責和日常工作任務,發揮維護社會治安和穩定的主陣地作用,有效實現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平安不出事。
“三長共治”聚合力
發達社區深入推動“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建設,結合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森林防火宣傳等重點工作,推行“網格長”“河長”“林長”的“三長合一”模式,全面負責所轄區域基層治理、環境衛生、房屋建設、森林防火等各項工作,讓網格長、河長、林長成為基層治理新“鐵三角”。同時,持續發揮網格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基礎性作用,采取自下而上推薦、自上而下舉薦、適時動態調整相結合的方式,從黨員、致富能手、鄉賢達人等人員中推選出“三長”,優化基層治理隊伍,帶動居民群眾參與矛盾排查、隱患上報、群防群治、環境整治、政策宣傳等事務。
“三業共抓”增動力
培育壯大主導產業。按照1 3 N”的產業發展格局,持續深化“支部+合作社+訂單+農戶”模式,培育壯大鄉村旅游、民宿農家樂、冬春蔬菜、熱區水果等優勢特色產業,讓群眾找到出路,讓產品找到銷路,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因戶施策保障群眾就業。積極對接勞動就業中心,通過就業大數據平臺,強化東西部協作,做好外出務工人員穩崗拓崗。持續拓寬就業渠道,切實解決返鄉在村勞動力就業問題,通過引導或組建勞務隊到轄區產業基地、旅游景區就近務工,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
因勢利導扶持能人創業。始終堅持“創業一人、振興一戶”的理念,積極提供技術指導服務,依托已初具規模的種植養殖產業基地和鄉村旅游產業,輻射帶動致富能人主動創業,走出一條“因勢利導促創業,創業帶動助振興”的新路徑。
“三好共創”添活力
共護好家園。充分發揮積分制管理的激勵作用,制定環境衛生常態化保潔機制,利用每月“主題黨日”,由黨員帶頭,常態組織開展村組環境衛生大掃除活動。同時,持續開展農村垃圾集中處理清運、森林防火常態化巡查,確保人居環境持續向好。
共立好規矩。用好村規民約、村民議事會、鄉賢參事會和道德評議會,實現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引導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約”出鄉風文明、基層治理新氣象。
共育好民風。抓好文化傳承,深入挖掘“把式舞”“竹竿舞”“摏粑粑”等布依民風民俗,積極發展民族特色鄉村旅游。深入推進創文工作,結合傳統節日和民族習俗,組織開展系列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和主題文化活動,不斷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抓好示范帶動,定期組織開展“平安家庭”“最美庭院”“道德模范”等文明典型評選活動,樹立群眾身邊典型榜樣,營造守望相助的文明鄉風,弘揚鄉村“真善美”。
來源:羅平縣委政法委、曲靖市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