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學院:黨建引領 數字賦能 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3年,江西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學院迎來建校22周年。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努力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應用型本科高校。
學院舉辦百年江財暨數字化賦能外語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
以高質量黨建
引領教育事業持續向前
以黨建引領為龍頭,持續強化思政育人成效。學院上下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改革創新師生思政教育工作,更好服務學生成長成才,推動完善“大思政”育人格局。連續多年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測評和意識形態工作測評中被列為A等,當選為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單位,獲得全國“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全省共青團工作先進單位、全省五四紅旗團委等稱號。
以守正創新為方法,持續鞏固壯大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學院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中不斷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改進創新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下大力氣建設紅色基因傳承工程,利用紅色資源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強化政治理論宣講,推進理論宣講對學院師生實現全覆蓋。同時,學院教師入選團中央、團省委等各級各類宣講團,為地方宣講500余場,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加強輿論陣地建設,以學院院報院刊和融媒體中心為載體,建好線上、線下宣傳陣地。
以系統思維作謀劃,持續開展多維度深層次合作交流。學院從服務社會大局出發,立足學院發展實際,突出專業優勢,多維度開展國際交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構建多元協同育人平臺,培養高素質人才,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將學院發展的勢能轉化為服務地方的效能。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共創產教融合育人平臺;深化對外合作交流,拓寬國際合作渠道;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積極參與相關合作。
學院積極開展紅色走讀活動
以數字賦能為抓手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推進教學數字化,提升學院教學質量和水平。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立足教學需求,將數字化手段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著力提升學院教學質量和水平。秉持數智融合發展理念,發揮專業特色,以數智賦能為引領,設立數字經濟等相關學科專業,找準數字經濟與學科之間的契合點,努力實現數字技術與學科之間的融合發展,積極探索數字智能教學體系。樹立“互聯網 ”教學理念,推動教學方式轉變。將視聯網、虛擬現實、智能識別等技術融入教學,探索多媒體教學、網絡化教學等,聯通線上線下、臺上臺下、課內課外,擴充教學信息量,實現教學方式由傳統教學向數字化教學轉變,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
推進科研數字化,提高學院科研成果轉化率。運用數字技術建立包括需求庫、資源庫和成果庫的科研管理信息平臺,打破溝通壁壘,拓展轉化渠道,實現需求及時掌握、項目精準實施、成果有效轉化,推動高校科研更好嵌入產業發展鏈條、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建立科研需求庫,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科技發展中的前沿領域、經濟效益突出的項目、國內外學界關注的重要問題等進行梳理,形成科研方向清單,為學院科研提供參考。建立科研資源庫,對科研人員、科研設備、科研經費等科研要素進行精準管理、優化配置,并根據科研項目需要實行多種科研要素分配模式。建立科研成果庫,利用數字技術打通課題立項、課題研究、成果交流、成果轉化等環節,形成全方位、全流程的科研成果轉化體系;打造科研成果展示平臺,通過大數據匹配產業發展需求,推動科研成果實現價值最大化。
推進管理數字化,提升學院智能協同治理效能。推進學院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數字校園,為學院提供更具便捷性、穩定性、安全性的數字化管理環境。推進扁平化管理,探索“學校大腦”等整體智治系統,建設校園數字化物聯網,實現系統管到人、管到事、管到物。推進動態化管理,利用數字技術全面感知、識別日益繁雜的高校管理事項,實現對有關問題的及時發現和處理,滿足學院各類治理主體日益精細的治理需求。推進智能化管理,依托數據后臺對學院日常管理中的海量信息進行整合分析,從中發現規律、預測趨勢、甄別風險,增強學院管理的預見性、前瞻性。
全國道德模范崔譯文走進學院作事跡報告
校園一角
以“五育并舉”為標準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抓住立德樹人遵循,理清“五育”內涵規律。學院構建高質量“五育并舉”育人體系,以立德為先、以立德為根本,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遵循,將“五育并舉”作為實現路徑,科學構建高質量的“五育并舉”育人體系。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從“怎樣培養人”這一實現路徑出發,立足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聚焦德育為先、提升智育質量、注重健康第一理念、強化美育化人、突出勞動實踐。
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五育”科學體系。學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加強頂層設計,著力培養具有“信敏廉毅”的創新創業型人才。聚焦德育立人,以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鑄魂育人,用好紅色資源,厚植學生家國情懷;增強智育慧人,面向社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注重健體育人,健康第一,提升身體素質和綜合素養;強化美育化人,塑造心靈,提升審美和人文素養;突出勞動樹人,強化實踐,把勞動教育同國家的科技發展和產業革命結合起來,在勞動實踐中增強對勞動人民的感情,將個人發展與報效國家和奉獻社會結合起來,使學生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
提升立德樹人成效,創新“五育”實現路徑。加強組織領導,形成黨委領導、部門分工負責、全員協同參與的“五育并舉”工作體制機制,“三全育人”工作體系同向同行,形成全方位的協同育人體系。創新“五育并舉”課堂主渠道。充分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實施以“課程思政 思政課程”結合的課堂教學創新,將“五育”元素融入專業教學、實習實踐,將勞動教育、美育教育與專業特點緊密結合起來,加強“五育”與課程實踐的設計與應用。構建“五育并舉”評價體系。將“五育并舉”育人成效納入黨組織抓黨建述職評議與年度述職考核評議,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探索學生、家長、教師、社區等多元的評價方式,突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要內容的德育評價,強化以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重要內容的體育評價,改進納入公共藝術課程與藝術實踐的美育評價,加強參與勞動教育課程學習與實踐的過程性勞動教育評價。(王金海)
(圖片由江西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學院提供)
來源: 江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