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社區實施“五聯模式”,讓黨建與基層服務“一盤棋”(五聯機制,推進社區建設)
“黨員要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帶領群眾把小區管理好,把問題解決好!”前不久,在武漢市江岸區西馬街道江漢北路社區42號小區的中心廣場上,召開了一場紅色議事會,社區黨員、居民代表、志愿者圍坐一起,為社區發展建設建言獻策。
江漢北路社區屬老舊城區混合型社區,現有7個居民小區,常住人口9702人,黨員357人。近年來,江漢北路社區始終將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作為貫穿基層社會治理的一條紅線,把引領居民自覺向上向善、愛黨信黨跟黨走作為做實社區自治、法治、德治的落腳點,總結提煉出“五聯模式”(組織聯動、陣地聯享、活動聯辦、黨員聯訓、發展聯促),從駐區單位中找到提升組織力和服務力的“源頭活水”。
搭建“身邊學習圈”,以社區“小清單”撬動轄區“大資源”
江漢北路社區推出“民呼我應三張清單”制度,充分發揮社區黨委、駐區單位、社會組織和黨員在社區服務中的作用,推動服務資源與群眾需求相互匹配。通訊員朱莉莉 攝
一面文化墻上掛滿“機會清單”,等待來人“揭榜”;達成合作意向的雙方,領單摘牌“雙向奔赴”,共同簽署項目認領書。日前,在江岸區首場社區發展治理機會清單發布會上,社區和23家企業、6支志愿服務隊以及4位居民提出的49項需求,現場被認領。
為進一步推動社區服務供需精準高效對接,江漢北路社區推出“民呼我應三張清單”制度(“社區需求清單”“單位資源清單”“共建項目清單”),充分發揮社區黨委、駐區單位、社會組織和黨員在社區服務中的作用,推動服務資源與群眾需求相互匹配。
駐區單位武漢市第一商業學校統籌自身資源,創造性開展社區教育惠民活動,為江漢北路社區干部、群眾搭建“身邊學習圈”。以“學?!鐓^”合作共建為思路,該校黨委根據黨員干部的職業特點、專業特長,合理安排黨員干部參與社區建設、應急管理、志愿服務,形成“社區吹哨、學校報到”的民呼我應工作機制。
理發、編發、美甲、手護、驗光、清潔眼鏡、糕點制作、炸制肉圓……如今已成為江漢北路社區備受歡迎的項目。作為江漢北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一個點位,武漢市第一商業學校積極利用專業優勢,常年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民服務,回應社區居民熱切需求。
積極培育“紅色議事廳”,協商議事共同締造美好家園
在江漢北路社區黨委的組織引領下,社區積極培育“紅色議事廳”“紅色鄰里代表”“廳長顧問團”等小區自治載體。通訊員朱莉莉 攝
“以前我們大院老、舊、亂,經過大家努力,現在樓道被粉刷一新、換了新電梯,道路平了、地鎖拆了,鄰里關系更和諧了?!苯?,江漢北路42號小區居民張阿姨報名參加了社區的“公益服務好連長”“社區群英榜”。她感慨:“如今居民之間有事一起商量,有困難互相幫忙,社區更溫馨了!”
“抓黨建強管理優服務,踐行共同締造理念,在社區黨委的組織引領下,我們積極培育‘紅色議事廳’‘紅色鄰里代表’‘廳長顧問團’等小區自治載體?!苯瓭h北路社區黨委書記施敏越來越感受到,創新社區治理方式、協商議事共治美好家園可以最大程度在社區化解社會矛盾、提供社會服務。
居民積極參與小區治理,真真切切帶動了小區環境日漸變好。多年來,江漢北路社區還打造了一系列社區特色文化品牌,廣泛動員居民群眾參與,增強居民群眾中的凝聚力。
在豐富的文化教育活動中,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不斷提升,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不斷增強,有效營造了幸福生活和美好環境共同締造的熱烈社區氛圍。
提高基層黨員的思想政治覺悟,“大黨建”主導實施“五聯模式”
“深入淺出的講解,增強了我們防詐騙和防暑降溫意識,更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關心關愛,激發了我們參與社區服務的動力?!?月13日下午,市委網信辦、市互聯網行業黨委、市職防院走進江漢北路社區開展宣講活動,向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講解AI詐騙手段和中暑防治健康科普知識等,新就業形態人員紛紛感慨受益匪淺。
遵循“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江漢北路社區積極探索與共建單位黨建合作新途徑,在黨建、創新創業、志愿服務等方面發揮各自優勢,互動互通、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提高基層黨員的思想政治覺悟。
社區黨委還以主題教育為總抓手,持續推進黨員教育常態化。社區黨委與武漢市第一商業學校聯合組織黨員,開展瞻仰武漢二七紀念館、參觀八路軍武漢辦事處主題展覽、在斗魚直播間開設“同上一堂黨課”在線課堂等一系列黨建創新活動。
“江漢北路社區和聯建單位黨委自覺以‘大黨建’理念主導實施‘五聯模式’?!笔┟舯硎?,通過組織聯動、陣地聯享、活動聯辦、黨員聯訓、發展聯促,充分發揮社區組織主導作用、社區居民主體作用、社會力量協同作用,形成黨建與基層工作“一盤棋”,用思政力量浸潤社區,引領社區善治,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真正落到實處。
專家點評>>>
武漢市委黨校經管教研部副主任楊艷軍:社區作為城市治理體系的基本單元,是城市基層思想政治建設的主力軍,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西馬街道江漢北路社區在開展基層治理創新的探索實踐中,從駐區單位中找到改進社區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提升社區組織力和服務力的“源頭活水”,總結提煉出“五聯模式”,富有特色、成效突出,為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江北探索”。
(長江日報記者高萌 通訊員朱莉莉)
【編輯:王戎飛】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59222222。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kin02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