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名黨員都有“責任田”——武邑縣扎實推行基層黨建網格化管理工作紀實
“實行黨建網格化管理真是太給力了。我們老百姓有什么問題,網格黨員第一時間就能幫我們解決。這不,劉俊全又幫著俺家干農活呢!”近日,在武邑縣趙橋鎮劉家村村民劉秋波家的地里,網格員劉俊全正忙活著,劉秋波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這是武邑縣探索實行基層黨建網格化管理工作的一個縮影。
去年以來,為進一步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提高農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服務水平,武邑縣以開展特色改革示范區創建活動為契機,堅持“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穩步推進”的原則,選取兩個鄉鎮作為試點,先行先試,探索實行了“縣委-鄉鎮黨委-村黨組織-黨小組-黨員”五級黨建網格化管理工作模式,明確了各級網格員的職責任務和工作制度,構建了黨委領導、支部主導、黨員群眾多方參與的網格化黨建體系,通過支部帶動、載體拉動、群眾促動,使每名黨員都有了“責任田”,取得了組織全面覆蓋、黨員有效管理、政策上傳下達、民情快捷收集、矛盾及時化解、服務群眾高效便捷的初步成效,為全縣基層黨建工作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日常工作勤開展支部班子領著干
推行黨建網格化管理,發揮農村黨組織作用是關鍵;實現對農村黨員的有效管理,讓每名黨員都發揮作用是目標。為此,武邑縣從抓農村“兩委”班子入手,注重發揮班子的引領作用。
“劉書記,我家需要兩袋化肥,您去鎮上時能不能幫我捎回來?”“沒問題!”這是趙橋鎮張士軍村村黨支部書記劉根波在村“兩委”辦公室接待村民李文華時的對話。作為網格化管理試點鄉鎮,趙橋鎮各村黨組織依托村級活動場所成立了便民服務站,在顯要位置懸掛了“基層黨建網格化服務流程圖”,網格流程布局一目了然,幫帶對象及職責任務清晰可見。他們實行了村“兩委”班子成員輪流坐班制度,群眾遇到問題隨時可以到村黨支部尋求幫助,使群眾切實感受到了黨組織就在身邊,形成了群眾有問題找支部、找村“兩委”班子的良好氛圍。
“其身正,不令而行”是劉家村村黨支部書記劉國辰的座右銘。他時時處處為村里著想,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針對村內環境衛生問題,他拿起掃帚定期打掃街道衛生。在他的帶動下,村“兩委”班子成員也自覺行動起來,進而村內黨員及村民也自覺加入進來。如今,村里垃圾亂扔、污水亂倒的現象一去不復返,逐步形成了人人注重環境衛生、人人打掃環境衛生的良好村風。
近日,在圈頭鄉魏董務村的村“兩委”辦公室內,數十名黨員和村民代表聚在一起,討論如何利用果樹種植這一傳統產業謀求更大發展。“像這樣的討論會,我村每月都有。”魏董務村村黨支部書記魏廣迎感慨道,“以往,村里的事大家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自從推行網格化管理以來,村黨支部按照網格化構造,建立了村黨支部書記聯系黨小組、黨小組聯系黨員、黨員聯系群眾的服務體系。各級網格員定期聯系黨員群眾,定期組織開展各類活動。在黨支部的帶動下,黨員參與熱情不斷高漲,為村里硬化和綠化街道,發展了紅梨種植1000畝!”
在發揮黨支部帶動作用的同時,武邑縣還通過落實“三會一課”制度、開展組織生活會和民主評議黨員等方式,強化對黨員的教育管理,提高黨員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使越來越多的黨員意識到自身的責任,主動發揮示范作用。據了解,基層黨建網格化管理工作推行以來,全縣黨員聯系幫民解困、助民致富辦好事達300多件。“有問題找支部、有困難找黨員”已經成為當地群眾的一種習慣。
創新載體巧搭建活動開展成習慣
在基層黨建網格化管理工作中,武邑縣注重載體搭建,以載體拉動活動深入扎實開展。
“每周五晚上,我父親都讓我打開我們村的流動黨員支部微信群進行網上學習。”劉家村村民劉海峰說道。其父親劉更起是該村的老黨員,前年搬到了武邑縣城居住。自推行基層黨建網格化管理工作以來,趙橋鎮依托“互聯網 ”建立了流動黨員“微”支部,以村黨支部為單位,村村建立了黨員微信群,每名村干部微信聯系5至8名黨員,加強黨組織與黨員之間的溝通聯系,隨時掌握了黨員“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的問題,并通過微信群及時向黨員推送學習資料,還以微信視頻的形式讓在外黨員參加黨內組織生活,使線上線下互補互促,切實增強了農村黨員的服務意識。
“咱村的黨建網格化管理開展得如何,有什么困難嗎?”這是圈頭鄉黨委組織委員封建勇在其分包的圈頭村調研走訪時,向村黨支部書記段延海詢問基層黨建網格化管理運行情況時的問話。為切實加強對黨建網格化管理工作的具體指導和組織實施,武邑縣在建立實施五級網格員的基礎上,還建立了黨建指導員制度,由鄉鎮包村干部擔任聯村黨建指導員,及時發現并解決在黨建網格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各村落實好黨員管理、服務群眾、鄉村治理等各方面的工作任務。
“封永智同志提出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的建議不錯,為我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借鑒。”這是圈頭鄉封王村黨支部書記封保福在全村黨員大會上對黨員提出建議的一句點評。為落實好“五議三公開”工作機制,切實讓普通黨員履行黨員義務、發揮黨員作用,武邑縣以各種形式促進黨員參政議政、為村發展添磚加瓦。圈頭鄉開展了“廣聚黨員智慧,助力鄉村振興”活動;趙橋鎮開展了“我為組織獻一策”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廣大黨員的積極性,使每名黨員有了責任感和使命感。
同時,武邑縣還實施了網格一線工作法,開展了“三亮一掛”(黨員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掛黨員戶牌)活動。推動各級網格長及網格員下沉到網格,主動聯系服務群眾,做到了黨員在網格集聚、作用在網格發揮,黨員由原來的“圍著看”變為了“一起干”,織就了一張覆蓋全村、遍及每戶的農村黨建服務網絡,使每名黨員在自己的“責任田”里守土有責、精耕細作。
實際效果好不好幫帶群眾來評判
“這事我要為你點贊!事雖小,但你確實為我們村解決了一大難題。”張士軍村村民賈會民豎著大拇指對該村網格員賈學超說,“俺村道路原來沒有交通標示線,我向賈學超反映后,這事還真就辦成了,你看這標線畫得多好!”原來,在一個月前,網格員賈學超收到了村民賈會民的來信,建議在進村路上畫上行車線,解決村民的行車安全問題。賈學超覺得這個建議貼合實際,于是就逐級匯報到鄉鎮黨委。經趙橋鎮黨委研究后,他們按照標準對張士軍村的主干道路施劃交通標志線,在十字路口添加了斑馬線,既保證了村民出行安全,又提升了村莊面貌。“大家為我點贊,是對我工作的認可。今后,我將繼續努力干好網格員的工作!”賈學超工作的信心更足了。
張士軍村網格員郭全茂分包聯系村里的貧困戶郭普恩。在得知郭普恩家孩子患病住院、因無錢醫治而發愁時,郭全茂帶頭捐款并通過村內微信群倡議村民為郭普恩捐款。在他的帶動下,全村捐款近3萬元,解了郭普恩的燃眉之急。
去年春節,劉家村網格員劉印學在回村時遇到了一起交通事故。他第一時間聯系醫院搶救傷員,并及時向村黨支部匯報,受傷群眾因搶救及時轉危為安……
“為切實發揮好每名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提高黨員在群眾心中的認可度和滿意度,我們通過開展民主評議黨員的形式,定期開展群眾滿意度測評。黨員作用發揮好不好讓群眾說了算,從而激勵黨員立足崗位多作貢獻。”趙橋鎮黨委組織委員陳國輝說道。近三個月來,趙橋鎮黨員的服務意識、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均有了顯著提升,群眾滿意度達到了95%。
嚴格到位的黨員評價制度,不僅讓每位黨員時刻自我警醒、處處以身作則,也讓他們成為老百姓的“好幫手”和“貼心人”。從“小網格、大黨建、大融合”的網格化基層黨建,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工作成效,切實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增強了農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張靜 杜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