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智慧治理篇 – 創新案例之“全域全科”網格化管理服務平臺(深化全科網格建設)
為深化政法智能化建設,加強“智慧治理”“智慧法院”“智慧檢務”“智慧警務”“智慧司法”等信息平臺建設,深入實施大數據戰略,實現科技創新成果同政法工作深度融合。法制日報社已連續舉辦了六屆“政法智能化建設技術裝備及成果展”。
作為裝備展配套活動,法制日報社于今年3月繼續舉辦了2023政法智能化建設創新案例及論文征集宣傳活動,活動征集了“智慧治理”“智慧法院”“智慧檢務”“智慧警務”“智慧司法”創新案例、方案、產品、論文,6月25日結果揭曉發布。入選的各類創新案例、方案、產品、論文在7月10日至11日舉辦的成果展上進行了集中展示,并已編輯整理成冊——《2023政法智能化建設創新案例及論文匯編》。
該匯編分為智慧治理篇、智慧法院篇、智慧檢務篇、智慧警務篇、智慧司法篇五個篇章,為政法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提供及時、準確、 實用的資訊信息與經驗觀點。
應廣大讀者要求,我們特開辟專欄,分別將部分創新案例、創新方案、創新產品、創新論文進行展示,敬請關注!
以下推出的是《智慧治理篇 | 創新案例之“全域全科”網格化管理服務平臺 》
煙臺市福山區全域全科網格化管理服務平臺
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全域全科網格化管理服務中心
以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為目標,構建起以黨建為統領,以“事要解決”為工作導向,以提升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為目標,整合社會治理資源,依托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建立全域聯動、全科服務、全時運轉的“三級循環、七步閉環”處置流程,打造集信息匯聚、指揮調度、智能研判等功能于一體的全域全科網格化管理服務平臺,最終實現“一屏觀全城、一網管全域”。
一、平臺架構
結合福山區打造全域覆蓋、全科融合的“雙全”網格化管理服務體制需求,建設“1 2 3 N”架構的全域全科網格化管理服務平臺。其中,“1”個數據底座是整個平臺的底層能力支撐中心,可為核心業務平臺、決策分析平臺等應用提供底層支撐和配置?!?”個平臺是全域全科核心業務平臺、公眾服務平臺,以電腦端和手機端“雙端”結合的模式,承載全域全科網格化管理服務中心的日常業務,供城市居民、中心坐席、行業部門、街道、社區等人員使用,實現一網管全域?!?”個智慧應用平臺,智慧應用包括城市管理專項平臺、綜合治理平臺、疫情防控平臺,智慧應用為業務工作人員日常辦公提供智能化、便捷化的功能支撐?!癗”個決策分析場景專題,以福山區城市綜合治理運行數據為基礎,利用云計算、大數據、AI智能等先進技術,在網格工作、城市管理、環境治理等場景專題,實現一屏攬全城。進行全方位的監控,并進行可視化管理和展示。為城市運行提供前瞻分析,方便領導一目了然的掌控城市運行的總體運行狀態。
二、工作特色
高位推進系統整合。打破部門信息壁壘,推動職能部門信息系統互連互通、資源共享共用,將原本分散的各類數據歸集,精準入格上圖,實現網格治理要素、治理力量“一圖展示、一屏統覽”,既為社會治理提供信息支撐,也為業務部門開展工作提供便利,改變了基層人員以往需開通多個系統賬號、使用多個移動端APP的狀況。
高效推進智能化建設。面對龐大的全要素管理體量,科技賦能是重要支撐,把握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大機遇,放大“大數據 智能化 網格化”治理優勢,有效整合信息發布、信息交流、居民自治、社區治理和專題應用等功能,聚焦更快發現問題、更好解決問題,提高對群眾需求和城鄉運行問題的感知與發現能力,探索構建科學化、精細化和智能化基層“智治”新模式。
高質推進各方力量下沉。堅持“功能聚起來、服務沉下去、民情零距離”,整合黨建、綜治和城管等各類力量,把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社會服務和志愿服務下沉到網格,發揮各類社會組織專業化優勢,把為民服務真正落實到“最后一米”“最后一人”,以“微治理”暢通基層社會治理“微循環”。
三、建設內容
加強黨建引領夯實體系治理基礎。按照“網格覆蓋到哪里,黨的工作就跟進到哪里”要求,開展網格黨組織集中組建行動,成立1051個網格黨支部或黨小組,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觸角進樓入戶。
加強隊伍引領提高網格內處置能力。在每一個小的網格內推行“1 1 X N”的人員隊伍配備模式,由村居、社區黨組織書記兼任網格長,采取與企業合作的方式為每個網格配備了1名專職網格員,同時,積極發動網格內的協輔力量,包括紅心樓棟長、物業人員、住戶黨員、綜合執法人員、聯戶機關干部以及社會志愿者等各類群體,經過推選將優秀人員、熱心人員作為網格助理員和應急預備隊成員共同的參與網格治理。
加強數據引領提升社會治理精度。開發上線福山網格APP,網格員通過手機可常態化的開展居民信息采集工作,構建了標準化社區數據模型,同時結合CIM地圖實現了人房數據可視化關聯展示,做到了全區網格基礎信息全關聯、全集結,推動了各部門信息提取的智能化、指揮調度的高效化,避免了數據信息重復摸排、重復采集、重復上報等問題,為全區各項基礎工作的開展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實現了社會治理精度的大幅度提升。
加強機制引領提升社會治理效能。以事要解決為目標,構建起“網格微循環、鎮街小循環、區級大循環”的“事要解決”三級循環,以及“上報、受理、分撥、處置、反饋、辦結、評價”七步閉環的處置流程,用來匯聚和解決民生訴求,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鎮街”。同時為了確保事件處置得力,將網格化管理納入全區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對網格“吹哨”情況、部門報到情況進行全程監督,極大的提高了全區部門、鎮街、社區干部的網格化思維,提升了社會治理效能。
四、運行成效
一是網格情況全掌握,依托網格隊伍,做到“人在格中走,民情全摸清”;二是訴求渠道全匯聚,做到民生訴求的“入口多源,統一研判”;三是網格事項全囊括,明確事項清單,解決“權責不清、邊界不清”的調度難題;四是多級部門全參與,建立區級“大循環”、 街鎮“小循環”和社區(村居)“微循環”三級閉環處置流程,做到聯動體系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破解部門各自為政的現狀;五是辦理流程全監督,做到“發現、受理、流轉、處置、辦結”的全流程智能化監督與考核;六是“一屏統攬”全分析,深度挖掘網格化治理數據資源,打造決策分析“駕駛艙”,從經驗管理向科學決策管理轉變;七是智能手段“通脈絡”,納入視頻智能識別和物聯感知手段,做到“機器補人”,對網格員巡查不到的問題,實現智能發現、快速轉派;八是拓展公眾訴求渠道,通過開通福山網格小程序和掃碼上報,快速匯聚民聲,依托網格力量,精準解決問題,提高群眾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