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急管理報》:應急到新華 安全在身邊——走進四川省成都市應急管理局幫扶村
風吹麥浪,在四川崇州市道明鎮新華村的一家餐廳,市民圍坐在椅子上圍爐煮茶,一旁的山茶花含苞待放。
油菜結籽,戴斗笠的熊貓安全提醒牌立在田埂上,上面寫著“安全是最大的經濟效益”,村道整潔,新房林立。
“多虧黨員來幫忙,村子美了,游客多了,安全感強了。”迎面走來的新華村黨委書記李建國一邊握著成都市應急管理局黨員的手,一邊感謝道。
近年來,成都市應急管理局與新華村開展“手拉手”結對共建,著力抓黨建促發展,助力鄉村產業安全發展、建強基層黨組織、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推動村社治理、網格聯動、村民共享的良性互動。
護航企業安全
惠及900余戶村民
谷雨已過,當地迎來水稻播種期。
“你們又來幫扶指導啦!”新華村老黨員何衛東駕駛叉車載著秧苗從遠處的柏油路駛來,熱情地打招呼。
“第一次來,也是雨天,路不好走。現在11個村民小組的路都通了。”多次前往新華村的成都市應急管理局所屬事業單位成都市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研究院(以下簡稱市城安院)黨總支書記楊信林說。
結對以來,成都市應急管理局黨員多次前來新華村調研,了解村情民意。新華村有村民969戶,老年人口居多。近年來,該村依托糧油作物種植優勢,引入駐村智慧農業企業。同時,新華村還有2家水泥制品廠、3家家具制品廠。
在村民李茂超家門口,擺放的多肉生長旺盛,電動汽車充電樁上貼著“有電危險”的提示牌。他說:“田租給企業每畝每年分紅500元左右。我們農忙時去田里幫忙,農閑時去廠里幫忙,在家門口就能把錢掙。”
如何推動新華村安全發展,是成都市應急管理局和新華村黨員共同關注的共建事項。“引入企業幫助900多戶村民增收,機會來之不易。因此,我們特別關注村級產業安全,迫切需要針對性安全服務。”新華村村委會副主任曹艷說。
“木柴廠涉及機械操作、防火、防爆、電氣安全等風險,要落實好對應的風險排查、管控措施。”近日,該局組織市城安院黨員、專家馮云為企業“把脈問診”。
市城安院黨員王子人介紹,在成都市應急管理局的統籌安排下,該院先后派出黨員專家70人次,助力新華村摸清企業生產規模、隱患風險等信息,提供安全服務。對此,企業安全負責人連聲稱贊,應急到新華,安全在身邊,安全是最大的經濟效益。
建強各級黨組織
103名黨員自發學、自覺做
新華村的農家院落、河流及耕地融合,形成11個分散的川西林盤。天然的環境,讓村里103名黨員的地理位置分散。
“眼看經濟慢慢發展,黨員動能如何盤活,是我們要解決的另一問題。”在多次共建活動中,李建國時常和成都市應急管理局的黨員討論。
近年來,成都市應急管理局助力新華村搭建智慧黨建平臺,方便黨員在線學習、研討,組建林盤黨小組、創建新華農業產業黨建聯盟,進一步推動創建千畝農業示范園、改造林盤環境。
“我們請來四川農業大學的專家結對共建,邀請他們參與新華村的規劃設計與林盤開發,既注重美觀宜居,又考慮安全。”楊信林說,村里黨員共同參與討論,提出了很多條建議。
如今,村民搬進新房,門前種上蔬菜和月季。一到晚上,村民聚集在村委會前的活動廣場,跳廣場舞、擺龍門陣。
“近期要加強燃氣使用安全知識宣傳,安全是最大的經濟效益。”近日,在開展日常安全巡查前,新華村黨委委員唐建英強調。
“好嘛,有異常情況我們立即上報。”新華村黨員風險隱患排查隊隊員鄭波說。
這是新華村鄉村應急“三支黨員服務隊伍”(黨員安全宣傳培訓隊伍、黨員風險隱患排查隊伍、黨員基層應急救援隊伍)發揮作用的一個縮影。“各黨支部結合專業特長,更好地為鄉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提供思路。”成都市應急管理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譚秀春說,自新華村的隊伍組建以來,成都市應急管理局定期選派黨員業務骨干到村現場教學。
日前,新華村應急管理黨員指導工作站專家為木材企業“問診”。張麗鵬 攝
走進村委會三樓,在選派黨員臨時辦公室,存放著新華村綜合風險評估、隱患治理、應急力量建設、應急物質保障、災害救助、預案編制與演練等工作檔案。成都市應急管理局應急管理基層基礎處黨支部書記梁振朋介紹,今年初,新華村應急管理黨員指導工作站正式掛牌,共有8位黨員專家到新華村,帶著村里的黨員一起為基層治理“問診尋方”。
“黨員專家幫我們梳理安全制度、組建黨員隊伍,也帶動村里的黨員自發學、自覺做。”新華村黨委委員羅陳說。
聚焦平安鄉村建設
搭建“數字鄉村”平臺
記者走進村民李茂超家的廚房,只見燃氣灶具一塵不染,天花板上裝有兩個圓形裝置。新華村工作人員唐俊芳解釋道:“這是成都市應急管理局幫忙安裝的燃氣和煙感報警器,讓我們住得更安心。”
村民家中安裝的這些裝置現已接入新華村“數字鄉村”管理平臺,方便村“兩委”進行動態監測。“一旦有異常情況,村委會、村小組和村民會同時收到提醒信息,能夠及時排險除患。”李建國說。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建設平安鄉村,加強農村防災減災工程、應急管理信息化和公共消防設施建設,提升防災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
楊信林說,早在2023年,成都市應急管理局已幫助新華村搭建了“數字鄉村”平臺,探索鄉村智慧治理模式。
目前,“新華村·數字鄉村”分為智慧黨建、智慧應急、智慧治理三個板塊,其中,智慧應急包括避難場所、應急物資、應急安全隊伍、應急安全制度、隱患排查、風險分布、預警監測等,智慧治理錄入19名網格員信息、網格工作流程、網絡治理等信息。
“這為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提供信息化基礎。”作為新華村總網格長的李建國說,借助該平臺新華村已梳理“九小”場所、事件治理、社情分析等模塊80余條信息。
在新華村,村民家門口張貼著“預防燃氣、莫當兒戲”等安全提醒順口溜,村委會廣場展示著綜合減災信息示意圖,村委會一樓的應急裝備庫中存放著各類設備……聽到近日該村成功創建成都市綜合減災社區的消息,村民說,相距60多公里的“手拉手”黨員和村黨員,共同為他們營造了濃厚的安全氛圍。
此外,依托共同籌建的新華村安全大講堂,成都市應急管理局多次聯合新華村開展安全宣講活動。“我們和新華村黨員一起為村民講解居家安全知識、開展消防演練。”梁振朋介紹,截至目前,該局黨員共到村開展4次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2次應急演練。
“現在如果遇到危險情況,我敢用滅火器進行初期處置。”唐俊芳說,聽完消防知識專題課后,她趕忙為家中住宅和汽車配備了滅火器,帶動鄰居一起學好用好安全知識。
麥穗飽滿,青翠欲滴。“下個月你們來送安全指導幫扶時,麥子差不多就要變黃成熟了。‘手拉手’、心連心,建設平安鄉村,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我們在路上。”成都市應急管理局黨員臨別前,李建國笑著說。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