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支部工作法②】旺泉街道宏城花園社區黨總支:“黨建綜合體”黨支部工作法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激發黨建活力,大力推動黨支部工作創新,順義區在全區各領域黨支部中開展了優秀黨支部工作法評選活動。“順義組工”特開設專欄,精選30個優秀黨支部工作法,供各基層黨組織學習借鑒,切實發揮黨支部工作法對黨支部建設的引領作用,把黨支部打造成推動全區高質量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今天為大家推送的是
旺泉街道宏城花園社區黨總支的
“黨建綜合體”
黨支部工作法
“黨建綜合體”
【旺泉街道宏城花園社區黨總支】
一、背景起因
宏城花園社區有22棟居民住宅樓,居住居民1004戶,常住人口2390人,其中黨員167人,在職黨員532人。近年來,構建以黨總支為“軸心”,匯聚方圓一公里共建單位、群團組織等“朋友圈”共同參與的區域化黨建工作綜合體,按照“組織共建凝民心、黨員共管樹旗幟、區域共治促和諧、服務共享謀幸福”的工作思路,實現“黨建引領、凝聚民心、共建家園”的新時代文明社區美好目標。先后榮獲了全國文明單位、首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
二、主要做法
宏城花園社區“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頒發儀式
搭建“朋友圈”,組織共建凝民心
深化“五十米”熟人圈
充分發揮“50米”內醫護、教師、律師等各類人才作用,列出需求、資源、服務清單,開展送點子、送溫暖、送政策“三送”活動。
延伸一百米服務圈
將黨小組建在“百米服務圈”上,聯合“社工 物業 駐區單位 志愿者”服務力量做到問題百米內解決、矛盾百米內化解。
拓展一公里資源圈
統籌利用轄區各方力量,形成治理合力。如:轄區紅菜坊為65歲以上老人提供7.8折用餐折扣;駐區開發公司投入400余萬為15棟居民樓更換或維修外保溫;鍋圈食匯等7家企業門店為參與防疫的志愿者、主動參與接種新冠疫苗的居民送福利。
激活“紅細胞”,黨員共管樹旗幟
創新“七彩出門條”
為居家觀察人員提供“3 2”服務
疫情期間開展“我是黨員不怕難”活動,97名直管黨員、350名在職黨員應聲報到。設置“五色出門卡”紅色常住卡、綠色親友卡等精細化管理,讓居民出入便捷高效;創新“七彩出門條”“五變兩不變”措施,將社區大門變為百姓“家門”,六個“100%”確保社區95家小微企業安全復工;采用“線上 線下”方式實現“百米”黨小組與南門信息共享,啟動“把愛帶回家”項目,為隔離居民提供“3 2私人定制化”服務,做到隔離不隔心。
構筑“同心圓”,社區共治促和諧
桶前值守
入戶宣傳
采用“1 N”工作模式,構建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社區各單位共同參與的垃圾分類“同心圓”。通過“綠色主題”樓門文化,傳播垃圾分類知識,針對分類不純凈、分類標準不高的居民戶,根據每家每戶特點,分類施策,采用在職黨員“包樓門”精準入戶宣傳,手把手教居民分類知識,從鄰里情入手,發動直管黨員“包戶”,引導社區黨員走在垃圾分類先行先試前列。
架起“連心橋”,服務共為謀發展
社區在職黨員補種綠植
借助“樓棟熟人圈”微信平臺,形成“一次不跑、一個電話服務到”便民模式。對百姓需求接訴即辦,根據緊急程度分類,圍繞群眾所需的“日常哨”,堅持群眾事群眾議群眾決;圍繞難點工作的“疑難哨”,堅持“百米”黨小組來協調;圍繞無法處置的“攻堅哨”,堅持社區黨總支來協調,徹底解決“看得見管不著,管得著看不見”的問題。“兌現”重鋪社區南、西、北側道路,安裝智能樓宇對講系統等為民服務六項承諾。完成改造公共衛生間、補種草皮添“綠”、規范車位、“亮燈”項目、安裝充電樁等10項為民實事項目。
三、成效啟示
組織開展超燃快閃 “永遠跟黨走”活動
社區黨史文化展
黨建引領,實現“資源眾籌”
通過壯大社區黨建“朋友圈”,方圓一公里成員單位結合自身資源優勢,認領百姓需求,讓群眾成為黨建“朋友圈”的最大受益者,被群眾稱之為“信得過、靠得住、離不開的知心人和貼心人”。
攜手共建,實現“互聯互通”
社區黨總支把群眾的“小事”當成自己的“大事”,充分發揮16個“50米”樓棟熟人圈微信群互聯互通作用,把線上線下廣泛收集的意見放在“心上”,找準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切實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實事為先,實現“精細治理”
建黨百年之際,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完成實現一系列實事為民項目,實現社區治理精細化,不斷增強居民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