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水:“五到組”網格化構建鄉村社會治理新模式(農村網格化社會治理)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原創稿
為加快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走出一條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符合基層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之路,習水縣緊緊圍繞“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治理機制,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為目標,以綜治中心為樞紐、以網格化服務管理為底座、以信息化為支撐,充分發揮網格員、聯防戶長人熟地熟優勢,將組織健全到組、思想教育到組、信息收集到組、議事協商到組、平安創建到組,融合推進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建設,探索形成了“社會組織 網格 治理”五到組網格化社會治理常態工作機制,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確保了各類社會問題有效解決在當地。
自今年6月份“五到組”網格化社會治理模式全面推進以來,習水縣共受理各類糾紛4948件,調解成功4740件,調解成功率95.79%,司法確認1602件;民事案件訴訟量與去年同期比下降11.04%;信訪走訪量與去年同期比批次下降38.3%,人次下降47.3%。
以政治強引領,組織健全到組
以村民組或相對獨立的功能園區、商圈樓宇等為單元,設置社會治理基礎網格,按照“一網格一黨小組”或“多網格一黨小組”要求,劃分設立社會治理網格黨小組,并按照十戶左右標準劃分為聯防聯治服務單元,采取“群眾提、兩委評”等方式,選好配強網格黨小組長、網格員和十戶聯防戶長,推動形成黨建網格與平安網格“雙網融合”、基層黨建與平安建設互促互進的良好局面。目前,全縣已設立網格黨小組1193個,設置網格2006個,劃分十戶聯防單元12347個,通過群眾提、兩委評,在本組村民中選準找好專兼職網格員5999人,為“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奠定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以德治潤新風,思想教育到組
組建網格“好鄰居”微信群,開通鎮村組網格化社會治理微信直通車,第一時間通過“好鄰居”微信群、群眾會、院壩會、村村通廣播以及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強政策法法律法規、黨的好聲音、村重大事務和好人好事的宣傳,組織發動群眾增強道德自律,樹立良好新風;第一時間通過微信直通車收集社情民意并形成快速聯動處置機制,逐步形成了“一家有事、家家幫忙”“一家有事,鎮村組聯動”的良好格局。如坭壩鄉南天門村、桑木鎮銀廠村等地群眾用花燈說唱和快板等方式,創新“五到組”網格化社會治理宣傳載體,群眾反響較好。目前,全縣已建立“好鄰居”村民組微信群2006個,組建率為100%;開通微信直通車27個。
以智治重支撐,信息收集到組
自主研發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及時收集錄入網格精神障礙患者、社會閑散人員等12類重點人群、矛盾糾紛以及安全隱患,并通過村級雪亮工程視頻監控強化重要路段信息收集,充分發揮線上平臺重要工作交督辦即時性優勢,確保了各類風險隱患的源頭發現、早期控制,不斷提升對各類風險預警防范化解能力。目前,該縣網格化信息服務平臺已錄入信息82萬余條,通過該信息平臺偵破刑事案件123件,救助124起。
以自治增活力,議事協商到組
進一步健全完善村組議事委員會,規范“四議兩公開”工作程序,采取紅榜表揚、黑榜批評的方式完善《組規民約》和《紅黑榜評定辦法》,實行組內制訂組規在前,依規辦事在后,信息收集在前,調查核實在后,議事溝通在前,協商提議在后,群眾決議在前,結果公開在后的“四前四后”工作法,進一步增強組內事務公開性,激發群眾榮譽感和內生動力,提升群眾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和滿意度。如我縣二郎鎮二郎村第一網格、永安鎮向家山第四網格通過紅黑榜工作機制,群眾尊法守法意識和民風有了較大轉變。目前,全縣共組建2486個村民組議事委員會,組建率為100%。
以法治促和諧,平安創建到組
以刑事案件零發案、安全隱患零事故、矛盾糾紛零激化、特殊人群零犯罪“四零”為重要指標,深入開展“四零”村民小組創建活動,強化網格治安巡邏防控工作,全面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234模式,建立網格12類重點人群、矛盾糾紛、安全隱患“紅、黃、藍”三色分類風險評估辦法、三級化解穩控機制。對發現的網格風險隱患能及時解決的由網格員現場處理,不能及時解決的,按照3次工作分流處置原則,將風險隱患分類分級評定為“紅、黃、藍”三色,實行紅色糾紛縣級綜治中心協助調度鎮級化解穩控、黃色糾紛鎮級調度村級化解穩控、藍色糾紛村級化解穩控三級聯動處置機制,并在縣級綜治中心建設矛盾糾紛調解一條街,設置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辦公室,建立三調聯結“一站式”解分聯動工作機制,第一時間聯動受理化解法院委托委派案件和公安、信訪等部門分流案件,打通訴調、訪調、裁調“三調”壁壘,此做法在全國高級法院院長座談會上作經驗交流發言。目前,網格員、十聯戶長在網格開展治安巡邏25600余次,走訪重點及特殊人群44130余次,排查并協助化解糾紛1970余件。(文/圖 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