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化黨建賦能高質量發展(區域化黨建格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國有企業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新華水力發電有限公司作為中核集團綠色能源企業,始終堅持黨對國有企業領導的重大政治原則,發揮黨組織的領導作用,瞄準區域多法人單位管理模式,打造區域化黨建共建新模式,賦能區域綠色能源高質量發展,探索形成“堅持黨建引領、開展兩個結對、覆蓋三個領域、實現四個共享、做到五個融合、開展六項對標”的“123456”區域化黨建工作路徑,以區域化黨建賦能綠色能源高質量發展。
找準“定盤星”,形成共商格局。構建區域工作體制,成立區域領導機構,統籌整合資源,深化“三基”建設,設立聯合黨支部,探索“1 N”黨員工作站模式,實現綠色能源場(廠)站黨組織全覆蓋、班組黨員全覆蓋。形成要事共商機制,定期組織區域黨建工作會議,共商共議區域黨建、市場開發、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等重大事項并研究提出解決方案,形成“要事共議、資源共享、發展共贏”格局。發揮黨建制度優勢,統籌建立涵蓋組織塑形、政治鑄魂、聯建賦能、人才立根、紀律固堤、群團聚力、互融互助等區域黨建制度體系,讓工作有標準、考評有依據,實現“一個陣地、多種資源、多項功能、聯動服務”功能。
同下“一盤棋”,推進聯學共建。深入開展內部結對公關,打通各場(廠)站壁壘,發揮區域優秀場(廠)站人才技術運維管理經驗優勢,聯合開展“師帶徒”、業務比武、交叉檢查等活動,建立將黨員培養為技術能手、將技術能手培養為黨員的雙向培養機制,有效破解人才緊缺、人才培養難題。積極組織外部結對公關,所屬寧夏含光公司開展廣泛聯學共建活動;與股東寧夏水投集團互通有無、形成共識,不斷拓展綠色能源合作新渠道;與在寧金融機構開展聯學共建,暢通銀企溝通、獲取融資支持。
共畫“同心圓”,分享資源成果。共享黨建陣地,讓“空白墻”變成“黨建墻”,讓會議室變成黨員活動室。共享教培資源,突出黨性教育,統籌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共享專家資源,赴閩寧鎮紅色教育基地現地教學,匯集區域專業人才,開展技能培訓。共享管理優勢,寧夏含光公司牽頭積極維護公共關系,并與區域各場站共享,推動解決經營難題;統籌優化區域各電站電力市場營銷方案,多途徑拓展營銷市場。
齊織“一張網”,保障重點工作。保障市場開拓,匯聚區域力量,多向精準發力,壯大區域綠色能源業務。保障工程建設,同步建立項目黨支部,組織EPC總包單位和監理單位等參建單位開展聯學共建,圍繞安全、質量、進度、成本管理等解決難題,助力如期實現新華水力發電公司首個儲能項目并網發電。保障生產經營,以黨支部為主體,以“崗區隊”為抓手,以黨員為觸點,組織區域業務交流,助力完成任務目標,切實把兩個作用體現轉化在企業效益上。
擰成“一股繩”,共解經營難題。實施黨建 安全生產。成立黨員安全攻堅隊,匯集區域安全生產專業力量,定期開展交流檢查,深入查找問題,指導推動整改。實施黨建 技術攻關,黨建 科技創新。成立黨員技術攻堅隊、黨員創新攻堅隊,統籌調度區域業務骨干,梳理技術難題,研究技術改造,建立問題清單,逐一研究破解。實施黨建 合規經營。組建黨員合規攻堅隊,開展合規風險培訓,組織風險點辨識排查整改,提升基層場(廠)站風險防范能力。實施黨建 對標提升。組建黨員對標攻堅隊,圍繞制約效益提升的平均度電成本、廠用電率、棄水(光)率、兩個細則考核扣分、設備利用率、光伏利用小時數等關鍵指標,實施精細化管理,實現“四降兩升”的預期目標。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