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村煤礦推動精益思想指導下的“算賬”文化體系化、系統化落地
【年終報道】聚勢賦能激發內生動力——常村煤礦推動精益思想指導下的“算賬”文化體系化、系統化落地
今年以來,常村煤礦深入推行精益思想指導下的“算賬”文化,著眼高層引領價值創造、中層管理價值創造、基層實現價值創造三個層面,運用“利潤=收入-支出”這一公式,以“收入最大”與“支出最優”為最終目標,構建了“算賬”文化管理體系,推動精益思想指導下的“算賬”文化體系化、系統化落地。
在“融”上下功夫
以全面預算為基礎,為價值創造確立目標。該礦依據年度工作總結、市場環境分析,確定年度業務目標和生產經營對策,形成生產經營計劃。重點編制運營費用、單項費用、新增投入和待定項目“四類”成本費用預算,設置底限、進取和挑戰“三階目標”。通過簽訂目標責任書,壓實經營管控責任,以季度為周期,動態分析預算執行情況,科學有效實施滾動預算。
以指標管控為關鍵,為價值創造指明方向。該礦構建了三級指標管理模式,將反映礦井綜合水平的營業收入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等設定為一級指標,分析各項指標的影響因素,劃分“安全、質量和成本”三類指標;并逐個分解到專業管轄部門作為二級指標,再細化分解至相關隊組形成三級指標。實現了“指標明確、責任到位、全面覆蓋”,把生產、管理全要素轉化為可衡量、可考核的指標體系,促進核心指標持續提升。
以績效評價為抓手,衡量價值創造程度。該礦堅持目標、過程和結果導向,立足礦井核心業務,構建“A B”綜合績效評價體系。其中管理部門評價將考核指標分為“黨建工作、日常工作、中心工作、專項工作和否決指標”五個項目,逐層分解、逐級細化,突出部門的管理效能;基層隊組采用“1 3”評價模式,“1”即黨建引領,“3”即“安全、質量和成本”三個維度,科學劃分KPI和GS指標權重,突出基層隊組創造價值貢獻度,實現“一隊一策”精準評價。
以薪酬激勵為杠桿,激發價值創造熱情。該礦將績效評價結果與各單位各部門工資直接掛鉤考核,一線按直接價值創造確定薪酬,二線按服務價值創造確定薪酬,三線按管理價值創造確定薪酬,“三條線”協同發力,實現“價值”與“薪酬”高度匹配,激發全礦上下價值創造的積極性。
在“制”上求發展
常村煤礦圍繞“價值成就你我”的企業核心價值觀,聚焦價值創造,按照“全員化參與、體系化推進、縱深化落實”的思路,從指標管控、對標挖潛、價值創造三大體系和總結評估的工作要求出發,積極構建了“三體系一評估”為主要內容的運行落實體系。一方面通過指標管控體系設定目標、統計分析、查找問題;通過對標挖潛體系找準差距、選樹標桿、趕超一流;通過價值創造體系立項改善、固化推廣、持續提升。另一方面通過月度總結評估,對三體系整體運行情況進行分析評價、查找不足、制定計劃,利用“生產經營數字化管理平臺”,將各類數據動態更新、實時共享,提高運行質效。
“我們運用‘三體系一評估’體系,在經營管理方面,通過每日指標統計分析,制定出了《巷道排距管控獎懲制度》《電費管控措施》等管控制度,使材料指標費用得到進一步管控;在對標挖潛方面,根據對標先進、對標歷史、對標標準三個板塊,今年1到11月份,共形成對標提升項目12項,其中已完成項目10項,正在進行的項目2項。輸出了《80皮帶安裝標準》《錨桿打設管理辦法》等6項隊組制度。”該礦綜掘一(3)隊隊長楊健說。
有了“算賬”文化頂層設計的“深耕蓄力”,該礦持續推進了礦井高質量發展的“起飛跳躍”。一是探索兩低開采,推進安全發展。瞄準“超前治理、精益抽采、風量適宜、無塵環境”方向,明確了低礦壓生產和低瓦斯掘進 “兩低開采”瓦斯治理目標,實施了“巖巷先行、一巷多用,卸壓抽采、立體通風”瓦斯治理新模式。二是優化生產系統,推進高效發展。實施“一優三減”項目,在優化系統的基礎上,以生產效益最大化為目標,從精益生產的角度著手,減采區、減頭面、減人員,真正實現少投入、多產出,聚勢蓄力更好地為礦井發展服務。三是開展能耗雙控,推進綠色發展。采用無煤柱開采、瓦斯抽采泵站等大型設備精準啟停,降低設備空開時間、應用小型風動單軌吊和“煤泥水濃縮——壓濾智能負荷匹配聯動系統”降低電耗。同時,實施條帶充填開采項目,置換32萬噸原煤;加快2311工作面離層區注漿,釋放儲量148萬噸。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常村煤礦將搶抓發展機遇,深耕“算賬”文化,全面加快新時代標桿引領型礦井建設。
(本信息由 劉飛龍 李文龍 發送)
來源:潞安化工常村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