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為浦東黨建提供新動力(黨建 新媒體)
拿出手機,動動手指,就能了解最新資訊,完成信息發布和網上辦事等,這已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在浦東,傳統黨建工作緊跟時代步伐,新媒體為浦東黨建提供了新動力。
一個公眾號串起了黨員和黨組織
2015年11月,市委組織部領導和區委領導共同為“浦東黨建”微信公眾號按下了啟動按鈕。上線僅僅一年多,“浦東黨建”微信粉絲已超過2.5萬人,日平均閱讀數超過2000人次,總閱讀量突破80萬人次。
上半年,“浦東黨建”微信通過日常信息推送,大力宣傳敢擔當、善攻堅、作風硬的“浦東好干部”,用最細節的故事、最樸素的語言、最真實的現場圖片打動讀者,引發了粉絲自發的轉發和點贊——“這樣的干部越多越好,愿浦東在這種干部帶領下,明天會更好”“向援藏干部敬禮!向扎根高原構筑滬藏友誼橋梁的干部獻上鮮花”……經后臺統計數據顯示,52名好干部事跡的閱讀數總計超過26萬,幾乎覆蓋全區黨員總數。
用新媒體宣傳浦東好干部的做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七一”后,“浦東黨建”微信又繼續推出系列宣傳報道,宣傳各行各業先進黨組織和先進人物的事跡。
“我們希望通過宣傳身邊的先進典型,引導和激勵廣大黨員干部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讓正能量傳播得更遠,提振更多黨組織和黨員的精氣神。”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浦東黨建”微信公眾號還從黨員需求出發,設置了“服務地圖”。它將浦東黨建工作各個服務點整合到了一張地圖上,只要輕點“找組織”,就能“一鍵導航”查詢到組織生活開放點、社區黨校、組織關系轉接點、人才服務點、公益服務社以及新區所有黨建服務中心的信息。“社區黨校”功能還與浦東新區黨校完成對接,搭建了一個線上社區黨校平臺,整合和展示區委黨校師資資源以及36個街鎮社區黨校優質教育資源,實現網上預約師資共享。
線上線下聯動
黨員書記為百姓解難憂
如何讓更多黨員群眾從先進事跡中汲取養分,直接轉化為實際行動?
今年9月,“浦東黨建”微信新增“工作室”互動平臺,塘橋街道的“萬添杰書記工作室”成為全市首家線上書記工作室。平臺設立了“書記風采”“線上預約”“疑難把脈”和“網紅直播”4大板塊,通過優秀書記與網友暢談經驗體會,提高互動性;借助視頻直播、案例分享等形式,促進基層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和能力水平的提升。
比如,第一期“疑難把脈”聚焦“小區停車難”這一社會熱點問題,引發了網友廣泛熱議。面對小區停車難的種種困境諸如小區先天的車位不足、“僵尸車”霸占公共車位、外來車輛管理難度增加、車主私自裝地鎖等等,資深的書記工作室團隊成員提出了有借鑒價值的建議:擴大“潮汐式停車”的合作范圍、在不影響居住環境的情況下建立停車位、加強物業管理與業委會共同協商等等。
新區黨建服務中心相關人員表示,下一步還將逐步培育更多有特色、有影響力的優秀書記線上工作室,傳播主流價值,樹立典型標桿,發揮好傳幫帶作用,培育廣大網友信任的黨建“網紅”。
承擔更多責任
助力云南娃實現微心愿
“上海是什么樣子?東方明珠塔真的很高很高嗎?真想看一看。”生活在云南省廣南縣曙光鄉的張濤小朋友心里,一直有著這個心愿。一次偶然的機會,張濤所在鄉黨委書記段雪蓮得知了他的這個心愿。段雪蓮曾經在滬東街道掛職鍛煉,便鼓勵張濤在滬東微心愿平臺上許下心愿:去上海東方明珠塔看一看。
雖然這跨越了滬東的地域范圍,也超出了微心愿1000元的標準,但滬東街道相關負責人認為,微心愿平臺,就是要凝聚更多力量,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為社區、為上海、為全國做更多有意義、有價值的事。后來,這個心愿被滬東“兩新”組織百通項目管理有限公司認領。
今年8月,張濤小朋友第一次走出小山村乘飛機來到了上海。考慮到孩子來上海一趟不易,行程從原本的1天改為了2天,還專門有志愿者一路陪伴小張濤。在心愿實現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紛紛愛心接力:在得知有這么一位特殊的游覽者,東方明珠塔的工作人員也被感動了,特意為小張濤專門開通了綠色通道;上海磁懸浮交通發展有限公司和滬東中華造船廠熱情地帶孩子參觀體驗。
微心愿平臺是滬東順應“互聯網 ”思路的一項創新之舉。每季微心愿在平臺上發布后,轉發、認領、搶注成了風潮,上百個心愿幾天內就會被認領一空。舉行五季活動以來,已有572個心愿得以實現。
從滬東起步,“微心愿”平臺在全區進一步放大。2016年春節小年夜,浦東人的朋友圈被一條名為“浦東過年新姿勢,不搶紅包搶心愿”的微信刷屏,414個心愿,以“搶”的姿勢,一上線就被認領一空,認領率100%,其中黨員認領284個。互聯網的助力,使微心愿平臺突破地域限制,全區乃至全市的黨員和愛心人士都可以成為“助夢者”和“圓夢人”。如高橋鎮殘疾村民沙某的兩個孩子渴望添置新學期的裝備,這一心愿上線僅2天,即被來自浦江對岸的市黨建服務中心的高老師認領。浦東微心愿成為“突破限制、跨越區域”的公益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