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心愿 我們攜手前行(新年心愿 我們攜手前行作文)
新年心愿 我們攜手前行
本報記者走近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市民朋友,共話美好明天,豪情滿懷闊步新年
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6.75萬個、義務教育學位5.7萬個,“雙減”工作經驗在全國推介;啟動鄉村振興示范鄉鎮創建21個;首批108個既有小區提質項目加快推進……2021年,這一個個數據展現了長沙社會民生的成就,也寫就長沙市民在過去一年的獲得感。
正在召開的市“兩會”上,長沙市在推進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現代化新長沙,增進民生福祉上,謀劃新的作為。推進教育強市戰略,實施“健康長沙”行動,加快推動文化繁榮發展,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等等,這些都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今日是2022年元旦。新年新愿景。昨日,本報記者走近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市民朋友,共話美好明天,豪情滿懷走進新的一年。
構建“雙減”之下家校社新教育生態
周靜
(市人大代表、開福區第一小學副校長)
回望2021
“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這是每一個人的期待。過去一年,開福區第一小學圍繞“雙減”政策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計劃,讓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讓學校課后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讓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進一步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在“雙減”同時,學校還通過課堂增效、課外增能“雙增”,為家長和孩子進一步減負。
一年來,我們向陽而行,“雙減”成效已經顯現。在課堂增效方面,學校突出加強作業布置統籌,提升作業的有效性、趣味性;突出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通過“領頭雁”引領,與青年教師共促學生愛學樂學;結合評價改革促發展,通過開展小學低年級游藝性測評、改革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確保減負不減質、減壓不減效。
在“課外增能”方面,突出課后服務的溫度,讓有需求的家庭100%參加課后服務;堅持“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進一步抓實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品行養成教育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憧憬2022
新的一年,周靜希望能進一步深化義務教育“雙減”政策,讓孩子、家長、老師繼續減負,構建家校社新教育生態;希望政府能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加強部門協調聯動,吸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和學校一起打造助孩子成長的萬能“朋友圈”。
蹚出鄉村振興“楊花”路徑
劉良洪
(市人大代表、瀏陽市大瑤鎮楊花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回望2021
“去年以來,我們村緊扣鄉村振興這一工作主線,注重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深入推進文化和教育工作。”劉良洪介紹,去年以來,楊花村以美麗宜居村莊建設為抓手,著力補齊短板,完善設施,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數,增強了村級凝聚力。在“黨建 微網格”的基礎上,探索“小區管家,民情直達”模式,豐富和完善鄉村治理的架構、體制機制。培育發展“瀏陽夏布”和“楊花手工面條”等特色產業,評選表彰“楊花村第二屆青年勞動模范”,村民們在家門口就業、生活都非常愜意、幸福。
憧憬2022
“新的一年,我們將以‘楊花書院’的全面使用為契機,打造鄉村振興的文化樣本。”劉良洪介紹,他們將面向社會廣泛招募文化志愿者參與管理,讓一批批關心農村發展的愛心人士在享受鄉村生活、融入鄉村生活的同時,服務楊花教育和文化,奉獻社會,實現城鄉互動,聚集人氣,打造文旅融合的公益旅游新模式。
下“繡花”功夫點亮宜居夢想
盧軍
(市政協委員、長沙市城市人居環境局副局長)
回望2021
城市有機更新大手筆,換來家門口的煥然一新。開福區明珠苑小區在2021年被納入老舊小區提質改造范圍,小區新建屋頂防水6200平方米、改造下水管網2500米、道路白改黑8500平方米、新增停車位35個、整治樓道5215平方米。路面坑洼不平、地面下沉、屋頂漏水、車輛亂停亂放等“老大難”問題迎刃而解。
“老舊小區提質升級不是冷冰冰的工程改造,而是有溫度、充滿人情味的美好家園再造。”盧軍說,長沙作為全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城市,致力打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長沙模式”,通過老城區有機更新,科學把握“拆與留”“改與建”“新與舊”的關系,實現留住城市記憶與改善居住環境的雙贏,讓老街區煥發新活力。
憧憬2022
“2022年,我希望下足‘繡花’功夫,讓老舊小區改造的成果惠及更多長沙市民。”盧軍介紹,今年長沙計劃實施改造城鎮老舊小區645個,同時將打造片區改造新模式,全市擬重點打造15個示范項目,并強化示范帶動,展現長沙特色,推動城市空間結構優化和品質提升,在提升城市品質上釋放新魅力,點亮長沙人的宜居夢想。
立足崗位為強省會戰略作出貢獻
鄧文莉
(市政協委員、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回望2021
2021年,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上,湖南省首次提出將實施強省會戰略,正式吹響了湖南“強省會”的號角。鄧文莉說,近年來,市中級人民法院始終堅持圍繞全市中心大局,切實發揮審判職能作用,護航長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同時,長沙以率先建成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為目標,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市中級人民法院有效助推法治政府建設,依法支持城市更新和項目建設,推動黃花機場改擴建、地鐵、過江通道等省市重點工程順利實施。這些為實施強省會戰略夯實了基礎,提升了長沙品質形象。
憧憬2022
“服務實施強省會戰略是我作為一名政協委員的履職重點,也是我作為一名法律人的職業使命。”鄧文莉說,她的新年愿景就是,圍繞實施強省會戰略,為長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司法服務與保障。
實施強省會戰略既是時代使命,也是寶貴機遇。“在新的一年里,我將立足本職崗位,勇于擔當作為,為促進構建公平、穩定、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作出自己的貢獻。”
將“公衛門診天心模式”推向全省
劉豐華
(湖南基層云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回望2021
在長沙15分鐘生活圈中增加醫療服務內容,劉豐華在2021年全力借助互聯網手段,在天心區試點打造互聯網醫療融合型平臺。“我們著力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在天心區成功打造‘公衛門診天心模式’,目前運用到85個基層醫療網點,方便市民家門口看病就醫、取藥報銷。”劉豐華說,經過實踐和摸索,公司實現了“互聯網醫療實現服務價值”的使命,成為互聯網醫療健康行業領先的運營商,守護了市民的身體健康。
憧憬2022
“在新的一年里,我們將繼續努力解決人民群眾在看病過程中存在的痛點、難點、堵點,將‘公衛門診天心模式’向全市鋪開、向全省推廣。”劉豐華說,全市有1763個基層醫療網點,他相信,通過互聯網推動更多基層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能將更多醫療惠民的紅利下沉到居民生活中,推動“健康湖南”建設。
助力制造業加速邁向信息化數字化
朱栗波
(湖南中南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研發總監)
回望2021
“2021年是獲得感滿滿的一年。”朱栗波說,這一年,公司加快幫助傳統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步伐,業績預計同比增長超20%。業務方向從傳統制造業領域向現代農業、紡織業、特種材料等領域進一步拓展。此外,中南智能裝備旗下子公司長沙長泰機器人有限公司順利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南智能激光科技公司的高功率激光振鏡研發成功。
“長沙錨定以制造業帶動經濟發展的目標不動搖,將智能制造作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這堅定了我們企業發展的方向。”他說。
憧憬2022
“新的一年,我希望企業在工業機器人領域,能夠實現更多的技術與場景的突破。同時,將依托湖南省智能制造協會等行業群體組織,在助力制造業加速邁向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時代作出更多貢獻。”朱栗波期望,在將來的發展過程中,行業能正確處理各企業間競爭與合作的關系,打造協同化發展的路徑,準確識別與正確處理每家企業真正的核心問題,從而帶動全行業的發展,共同擦亮“智能制造”這張長沙的產業名片。
經濟發展更穩定 金融服務更溫暖
劉宛露
(長沙銀行中小企業金融部產品經理)
回望2021
回望2021年,金融為長沙的經濟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作為中部唯一的數字人民幣試點城市,長沙已實現數字人民幣多類場景支持;上市工作突出,全市A股上市公司數量位居中部省會城市第一;越來越多銀行、券商、保險等金融機構在長沙設立法人總部,不斷增強長沙金融業的集聚力和輻射力。
“2021年,銀行金融服務在潛移默化中深度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劉宛露說,銀行業所提供的金融服務以越來越“無感”的方式融入百姓日常的衣食住行中。
憧憬2022
劉宛露表示,作為基層金融工作者,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金融科技得到大力發展,金融數字化能加快轉型。也希望金融服務在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上,能縮小金融“數字鴻溝”,同時發揮新媒體渠道優勢,打造集防電信詐騙科普、防疫宣傳、金融知識普及、智能技術運用等于一體的公益宣傳陣地,有效提升老年群體應用智能技術獲取金融服務的能力,讓老年人在金融科技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活躍市場 同行攜手向前沖
許璨
(許家故事餐飲創始人)
回望2021
“2021年,受疫情影響,長沙餐飲業受到了不小的沖擊,尤其是像我們這一類定位于地域特征明顯的本地餐飲品牌。”在逆境之下,房租、食材、人工等各項成本均不同程度增加,營業收入下滑,企業經營壓力陡增。但許璨沒有將壓力轉嫁至消費者身上,而是從內部做調整,壓縮自我利潤空間,最大限度適應市場變化。
憧憬2022
“2022年,我希望餐飲消費市場進一步活躍,餐飲同行們一起向前沖,向好向上發展!”許璨希望,銀行能擴大信用貸款,使資金更多流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具有長沙文化特色的企業,對受疫情持續影響行業企業給予定向支持。同時建議,長沙能在2022年繼續發放消費券,助力企業發展的同時,降低餐飲行業社保成本,提供更便捷的培訓補貼對接政策等。
城市規劃讓生活更美好
丑冰欽
(長沙市規劃勘測設計院青年規劃師)
回望2021
“2021年12月27日,《長沙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正式發布,我作為一名切身參與其中的青年規劃師非常激動。”丑冰欽說,國土空間規劃作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藍圖,與每一位市民的未來緊密相關。未來,我們所居住和熱愛的城市會變成什么樣子,她希望可以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讓夢想變成現實。
憧憬2022
新的一年里,她希望長沙能給市民更多的幸福感和體驗感,做一個更溫暖的城市。比如,城市建設能更注重細節:暫時閑置的土地能改造成臨時的球場、公園或公共空間;街道能更寬更平整,同時穿插一些景觀節點給予步行者更好的體驗感;騎行環境能更加友好,綠道能夠串聯起來,路權不受侵犯;城市家具更有設計感,把藝術融入城市、融入生活。
“我還希望‘網紅長沙’除了依靠一些新消費品牌,還應該有更多的諸如‘愛心紅綠燈’‘粉色斑馬線’等實際的關愛,通過一些小巧思,讓市民更多地感受到城市的溫度。”她說。
希望疫情畫上句點 摘下口罩暢快呼吸
周旭芳
(自由職業者、旅游愛好者)
回望2021
“2021年,新冠疫情出現了反復。在防控疫情上,長沙人眾志成城,可圈可點。”周旭芳說,疫情防控新常態下,標志性景區和營業場所正常有序營業,市民自覺做到少出門、不串門、不扎堆、不聚集,社區都嚴核身份證、手機號,測體溫、查雙碼、檢測核酸、接種疫苗……“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長沙有不期而遇的溫暖,也有守望相助的感動。”
憧憬2022
“我希望,新冠疫情在2022年能畫上句點,我們能摘掉口罩,自由呼吸,按照旅游計劃,出門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呼吸大自然的新鮮空氣。”周旭芳建議相關部門,加大對文旅產業的扶持力度,延長旅游行業優惠政策的實施期限,在融資、稅費、專項補貼等方面給予實質性支持等。
文字整理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匡春林 錢娟 黎鐵橋周輝霞 范宏歡 劉捷萍 劉攀 朱澤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