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積分制”管理 為鄉村治理賦能增效
中新網新疆新聞7月31日電(吳昊儒 何婷 張澤群)今年以來,澤普縣深入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試點縣建設,廣泛推行“黨建引領 網格聯動 群眾參與”的“積分制”管理模式,有效激發了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夯實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
今年澤普縣印發了《澤普縣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137個行政村要全面建設積分管理超市。堅持以點帶面,積極推進試點村建設,總結工作經驗,查找問題短板,完善對策措施,加快面上推廣。明確鄉鎮主體責任、村“兩委”管理責任、工作隊指導責任、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責任,發揮“行政村黨組織 村民小組黨小組 黨員聯系(中心)戶”的組織優勢,組建積分評議小組和監督管理小組,解決好“誰來打分”的問題。以戶為單位建立積分檔案,設定基礎積分、民主積分、貢獻積分、負面積分4大類積分、8類標兵和55類評選內容,確保積分內容貼合群眾生活,積分程序規范有序。
探索“積分制 ”模式,抓實村級自治、法治、德治載體,通過示范引領以點帶面深入推進鄉村治理。積分制 道德“紅黑榜”。每村每月舉辦道德“紅黑榜”評議發布活動,結合積分情況,表彰宣傳一批孝親敬老、鄰里和睦、庭院整潔、勤勞致富、帶頭移風易俗的先進典型,處置曝光一批不孝行為、庭院環境臟亂差、賭博敗家、大操大辦、好吃懶做、“等靠要”政府救濟的反面典型,推動農村崇德向善、勤儉節約、勤勞致富、文明健康,有效激發了村民自我管理積極性。將積分內容與村規民約中引導群眾需要規范的日常行為相結合,設置了貢獻積分項目和一票否決項目,通過周統計、月評議、季匯總、年兌換的方式,將村民日常行為量化成積分,通過“加減分”的方式開展積分評比,有效激發了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同時依托“智慧黨建”信息化平臺,探索黨建引領“積分制”小程序運行,堅持線上線下聯動,通過組織發動、黨員帶動、積分促動、群眾主動,讓“村里事”變成“大家事”,讓“任務命令”轉為“引導激勵”,讓“要我參與”變成“我要參與”,有效激發了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
把積分制與“五個好”黨支部創建工作結合起來,村級整體作用發揮較好、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積極性高、人居環境整治效果明顯等的村,方可創建為相應的“好”。把積分制與民族團結進步、法治鄉村建設、精神文明創建等結合起來,讓“積分”過程成為群眾主動參與村級管理、認識提升自我的過程。賦能基層治理。把積分制與信訪矛盾調解、風險隱患排查等結合起來,結合常態入戶走訪,宣傳發動群眾自主發現苗頭、報告風險、排除隱患、解決問題。引導紅石榴志愿服務隊志愿者積極開展服務群眾工作,引導群眾樹立正信正行正能,形成人人參與社會治理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