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高新區采取“項目申報式”管理方法 把錢用在最實處(濟南高新區財政性投資項目推進中心)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24日訊 為進一步提高村(社區)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能力,強化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水平,今年以來,濟南高新區在濟南市率先探索黨組織服務群眾經費“項目申報式”管理使用辦法,打破“大鍋飯”式的平均分配,采取項目化推進、按需分配模式,拓展群眾所需新項目、新內容。
眼下,位于濟南高新區巨野河街道莊科管區的鵲山小米迎來大豐收,今年的小米總產量6萬多斤,相比往年提高4萬斤。但在以前,由于產地相對偏僻、種植不具規模,鵲山小米的銷路一直沒有打開。巨野河街道王家鵲山村村民張德英告訴記者:“以前自己賣小米的時候得到處走,去小區里、集市里,經常賣不出去。”
為了改善這種情況,逯家鵲山村、王家鵲山村等4村決定聯合成立“濟南鵲云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通過擴大種植規模,打造品牌的方式幫助鵲山小米打開銷路。合作社雖然成立了,但是在啟動資金上卻犯了難。與此同時,濟南高新區巨野河街道在村(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工作專項經費方面也正在進行積極改革。看著“鵲山小米”的項目材料,街道準備在這個項目上推行新做法。“當時我們正在制定‘項目申報式’黨群經費管理工作方案,鵲云生態農業這個項目,可以說是和我們的想法不謀而合。”濟南高新區巨野河街道黨建辦公室主辦張吉碩對記者說。
相比于傳統分配方式,“項目申報式”管理使用辦法打破“大鍋飯”式的平均分配,采取項目化推進、按需分配的模式,從黨組織服務群眾經費中拿出一定比例統籌使用,顯著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和精準度。濟南高新區巨野河街道莊科管區書記王杰驚喜地告訴記者:“項目申報了大約10天左右,20萬元的資金就到位了,錢到位后合作社的工作就開展起來了。”
最終,合作社出動了機械50余臺、人員200余名,趕在秋種之前完成土地整理1500余畝,形成連片開發,得益于街道精準撥款與農科院專家的指導,今年的鵲山小米迎來了豐收。“下一步爭取在今年的基礎上繼續擴大種植面積,爭取突破2000畝,拓寬銷售渠道,銷售額爭取突破50萬元。”王杰說。
除了促進產業發展,“項目申報式”管理辦法還為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東城新苑社區下轄4個安置小區,集中安置近10個村莊上萬名村民,精神文化需求明顯增加。巨野河街道通過“項目申報式”管理辦法,精準撥款進行多功能運動場整平、回填、硬化等基礎建設。經過1個多月的緊張施工,多功能運動場已交付使用。濟南高新區東城新苑社區黨總支書記崔殿斌告訴記者:“整個運動場包含燈光籃球場、籠式足球場、健身廣場,通過“項目申報制”接到撥付資金28萬元,用于場地基礎建設,覆蓋周邊10個村居,滿足周邊居民運動需求。”
截至目前,濟南高新區巨野河街道共進行“項目申報式”群眾服務經費撥付48萬元,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從深度挖掘優質黨建特色項目出發,精準拓展群眾所需新項目,進一步增強了基層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能力,提升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濟南高新區巨野河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浩對記者說:“接下來巨野河街道將按照上級要求,持續細化‘項目申報式’管理使用辦法,突出干事創業、服務群眾主題,從黨組織服務群眾經費中拿出一定比例統籌使用,重點支持各黨建聯合體申報的,聯合、連片項目和各村居黨組織申報的產業項目、基礎設施、社會治理、志愿服務、黨建品牌,更好地服務群眾,推動社會發展。”
閃電新聞記者 段嘉琪 淳于龍 濟南高新融媒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