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化監管,守護綠水青山(網格化監管模式)
目前,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在廈門市翔安區持續推進中,以科學、高效、現代的生態環境舉措來守護綠水青山,以扎實、創新、智能的手段來爭當生態排頭兵。
該區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網格化環境監管模式。通過智能化手段,該區已經構筑起了“人工 系統”“線上 線下”的立體化監管模式,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污染源普查工作落實、落細、落地,為呵護綠水青山筑牢一道強力的防護屏障。
截至目前,翔安區已完成轄區3000多污染源普查對象的入戶信息采集工作,并填報普查系統,完成核算工作,等待國家進一步審核。同時,將結合福建省生態云平臺建設,積極推進普查成果在規劃、審批、監管等多方面的綜合應用,讓普查成果落地生效。
三級網格化監管
翔安新圩北路,一家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制品制造企業內,正違法排放揮發性有機物,這家工廠在噴漆時沒有采取任何防護措施,一股刺鼻的污染性氣味直排在空氣中,企業自以為地點偏僻不會被發現,但這一切,躲不開前來巡查的片區網格員小沈犀利的目光。
小沈當即制止了該企業的這一違法行為,并在第一時間通過手機拍照取證,同時將發現的問題上傳至翔安區網格化監管系統平臺之中。一個小時不到,接到信息流轉的生態環境執法人員就迅速趕到現場展開更詳細的核查,并查封了該企業的生產設備。
如今,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從污染糾紛處理到環境安全隱患排查,從違法建設項目查處,到飲用水源地保護,所有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的范疇,如今全盤納入區網格化環境監管的范圍。
翔安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網格體系劃分,廈門市政府部門建立起一級環境監管網絡,而二、三、四級環境監管網格由翔安區政府統一組織建立,其中二級網格責任主體為區政府,三級網格主體為鎮(街)政府,四級網格主體為村委會。
在此基礎上,翔安區還建立起專項的監督評價機制,制定了三級網格環保監管“定區域、定人員、定職責、定任務、定獎懲”的“五定”模式,確保網格邊界清晰、責任主體明確、目標任務具體、考核評價客觀,各級網格互動頻繁,監管有力,相關內容還及時向社會公開公示,切實提升網格員履職積極性和責任感,他們與企業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動關系,將服務和指導深入普查一線,在入戶調查、數據采集、表格登記等環節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及時、迅速、高效。“人工 系統”“線上 線下”的智能化、立體化監管模式,帶來的是生態環境問題巡查取證、流轉派發的便捷高效,違法行為查處的聯動精準,以及生態防護屏障的日趨堅實。
創新舉措涌現
翔安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做好污染源普查作為爭當“生態省排頭兵”的重要舉措,抓實、抓細,助力“兩高兩化”城市建設。為此,在普查深入推進的時候,細致、全面、創新的舉措不斷涌現。
抓細任務分解。根據“兩員”專業水平,調動全區112名社區(村居)網格員分批組成20個小組,將污染源分解到每個普查員,充分發揮基層環保網格員隊伍熟悉網格詳情的優勢,堅持全覆蓋原則,積極配合普查小組開展入戶宣傳和布表調查,實現了入戶普查應查盡查,不重不漏;同時進一步深化全行業、全領域排查。
強化資源配置。在制定普查第三方機構招標文件時,充分融入第三方機構的人員配備、設備配置、統籌管理、技術能力、業績實效等因素,確保采購的第三方普查服務機構運轉高效、能說會做、認真肯干。堅持以高效運行和今后數據處理需求為導向,采購技術參數高于國家標準的手持移動終端設備,為更快、更好地開展入戶調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為再生資源利用企業,翔安新圩鎮的廈門綠洲環保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所產生的主要污染源為顆粒粉塵,由于車間流水線多,廠區還有不少非道路移動機械,普查數據的采集和登記相當復雜。轄區網格員沈明松和黃加源利用巡查的機會,靠前指導,講透了普查政策和具體的操作要求,引導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自查。在轄區網格員的有效指導下,普查工作各環節順利、高效開展。
依托這樣的網格監管的優勢,服務送基層,落實靠企業,翔安區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如火如荼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