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精心打造高校“黨建+”育人新模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高校)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黨的十九大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高度,作出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部署。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問題,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指明的方向。習近平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深刻回答了黨的教育事業“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
銘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高校應勇于探索新時代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結合點,精心打造“黨建 引領、黨建 課程、黨建 創新、黨建 實踐”育人模式,構建新時代三全育人良好格局,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一是推進“黨建 引領”。充分發揮教工黨支部、學生黨支部作用,切實發揮黨員教師和學生黨員模范帶頭作用。通過加強學生黨支部建設,以黨員示范實驗室建設為抓手,以本科生導師制為補充,堅持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擺在首位,堅持將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相結合,堅持將學習中國共產黨黨史與引導學生成長成材相統一,塑造學生正取的價值取向、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傳授豐富的專業知識等全過程育人。
二是推進“黨建 課程”。將思政教育工作貫穿專業教學工作全過程,為實現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供可靠保證。課程教學中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一方面,教師以課堂教學為載體,選擇合適思政教育素材并融入專業知識體系,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講好中國故事,潤物無聲。另一方面,教師大力弘揚中國科學成果對世界的貢獻、傳播中國好聲音。通過介紹中國科學家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促進教學效果提升,進一步提高民族文化自信。
三是推進“黨建 創新”。遵循黨建先行、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原則,以學科競賽為抓手,大力培養“有創新思維能力”的拔尖人才,切實提高從事科學研究的創新能力。高校圍繞互聯網 ,挑戰杯,創青春等學科競賽,鼓勵教師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結對共建,鼓勵黨員教師深入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設計新的教學過程,堅持問題導向,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著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四是推進“黨建 實踐”。堅持黨建指導實踐,實踐豐富黨建的基本理念,探索支部黨建和活動與學生實踐和實習活動同頻共振,以黨支部學習和教育實踐實習活動為載體,扎實推進新時代學生勞動教育。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黨建和實踐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和擔當精神,培養勞動精神、強化勞動意識和習慣、養成創造的愿望,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貴州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院長 王錦榮)
作者:王錦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