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黨建鋪就區域標桿學校建設之路(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
超大規模學校如何通過黨建全方位提升辦學質量,打造區域標桿學校?在特區教育的沃土上,深圳市坪山實驗學校給出了答案。近年來,坪山實驗學校黨委牢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學校黨建有效,學校發展有道”為工作目標,以“五高”即“黨建引領高站位、辦學理念高標準、人才培養高目標、活動陣地高平臺、教育教學高回報”為落腳點,織密超大規模學校管理網絡;以文化育人、活動育人、課程育人、環境育人推進德育工作全面開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傳統文化在校園遍地開花,紅色基因深深植入學子心靈。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織密超大規模學校管理網絡
在基礎教育階段,通常將在校生人數超過3000人的學校稱為“超大規模學校”,坪山實驗學校就是這樣一所學校。該校有三個校區,129個班級,尤其近三年增加優質學位3000多個,學生總數已達6100名。學校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隨之帶來的是管理難度的加大。校長安國強對此表示,“一所超大規模學校必須要有大視野、新理念、高標準的長遠發展規劃,才能使學校立于不敗之地”。
因此,學校從提高管理水平入手,以黨建引領學校發展,由選舉產生的黨委會作為統領學校工作的火車頭。還組建了兩個學部、十一個處室,以學科組和年級組為支點,做到黨建工作點面全覆蓋,織密超大規模學校管理網絡。在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各項制度的同時,學校黨建工作陣地建設也大大加強。全國首家義務教育階段的校園黨組織生活館就坐落在該校,以320多平方米的超大學習空間、豐富的黨史內容,立體的形象展示,海量的黨史資源,成為師生們學黨史、悟思想、踐行動的良好陣地。該黨組織生活館自2020年9月開放后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近百家單位、上萬人次參觀學習。
打造高質量課程體系,爭當區域教育第一梯隊
近幾年,學校中考各項指標穩居坪山區前列,教師獲得各類榮譽和獎勵達1000多項,學生們在區級及以上比賽中獲獎達5000余人次。該校把創建區域標桿學校置于經濟特區、大灣區、先行示范區在戰略視野和教育發展大勢中去定位,爭當區域教育第一梯隊。
為了發揮課程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學校開設生涯課程、融合課程、STREAM課程、人工智能課程等坪山品質課程,利用校內文化載體和學校周邊文化聚落的地理優勢,在高質量實施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開發出三維度七書院“優才課程200 ”課程體系。三維度即自主學習課程、拓展普及課程、個性特長課程,七書院包括四庫、明德、格物、尚美、悅動、博雅和海匯等書院課程。這些在全市首批推出的課后服務課程,解決了家長的后顧之憂,實現了“學生喜歡、家長滿意、教師炫彩”的目標。
在黨建引領和全校教職工共同努力下,坪山實驗學校辦學質量不斷攀升,先后獲評全國教育科研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優秀家長學校、廣東省書香校園、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深圳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等200余項區級以上榮譽稱號。
思想政治貫穿德育全過程,紅色文化和中華傳統文化香飄校園
學校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和文明校園創建進行融合,把思想政治貫穿德育全過程,引導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到了學習活動和生活中。黨委書記和支部書記走進課堂講思政課,春風化雨,滋潤心靈。在發揮活動育人方面,開展了一系列主題明確的教育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了學生的高尚情操,塑造了學生的健全人格。
此外,該校深厚的校園文化也發揮了環境育人的作用。2020年底,該校推出的印象坪實三十景,曾在網絡上引來熱議。北校區廣場的孔子雕塑,南校區功能多元的未來小鎮和平實書院,東校區的科技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體操館及國內首家校園漢字博物館……紅色文化和中華傳統文化香飄校園,濃縮固化在宣傳欄、文化墻、校史館、先鋒墻和專題雕塑上,師生在濃烈的紅色文化氛圍中接受思想洗禮。
文:王恩科 王童
制版:向麗宇 鄧詩君 嚴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