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堅持“黨建+社會治理”,看襄陽這個鎮如何給幸福生活“打樣”
編者按
黨的十九大以來,湖北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改革創新的思路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加強分類指導,推動社會治理在市域整體統籌、重大風險在市域有效化解,加快推進全省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北、法治湖北。
湖北政法開設“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專欄,推介全省各地各部門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的經驗做法,大家交流互鑒,敬請關注。
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長坪鎮,地處南漳縣西部。民國早期,為南漳縣豫城鄉,后改為長坪鄉,后設長坪區。1987年9月,撤區并鄉改稱長坪鎮。
近年來,長坪鎮堅持黨建引領,把服務群眾、造福群眾作為基層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探索“黨建 社會治理”實踐模式,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全鎮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基層治理水平顯著提高。
建立多元治理體系 多方聯動協同抓
長坪鎮通過抓好黨建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圍繞山上煙、河下菌及特色種養殖,打造煙葉、茶葉、食用菌產業綜合體,壯大村集體經濟,用一年時間化解60%村級債務,實現了輕松上陣促發展。
五官山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因黨員不足3人,一直未成立黨支部,鎮黨委采取“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方式,派駐一名黨建工作指導員,進入合作社組建聯合黨支部,實現組織、服務和管理融合發展。
疫情期間,所有鎮直部門黨員下沉到村、社區網格,擔任測溫、宣傳、消毒等志愿服務人員,拉近了黨員與群眾的距離。孔家畈村制定了村規民約,從愛國愛村、環境衛生、遵紀守法、誠實守信、鄰里和睦、尊老愛幼、嚴教子女等方面以順口溜的形式進行了詳細規范。
自村規民約實施以來,村子里的閑人少了,鬧矛盾的沒了,懶漢不懶了,過去的一些舊觀念也正在逐步轉變,促進鄉風更加文明,民風更加淳樸。
樹立科學治理方法 理清頭緒科學抓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村、社區社會治理工作相對復雜,激發治理活力,調動治理積極性很關鍵。長坪鎮構建了以黨建強基深化善治,以智慧平臺深化綜治,以協商全領域深化自治,以文明實踐深化德治,以訴調聯動深化法治,以多元融合深化共治的治理體系。
全鎮確立信訪矛盾、社會風險周研判機制,鎮、村(社區)、網格三級定期梳理問題,總結規律,解決問題,做到隱患在網格發現,矛盾在基層化解。
此外,該鎮鐘鼓坪村通過樹立道德模范深化文明鄉風創建,通過擁軍優屬、孝順傳家、艱苦創業等家風家訓四字箴言,通過選樹孝老敬親、創業致富等模范典型,老百姓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自發打掃院子和公路,形成了文明衛生的新風尚。
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下足功夫精準抓
抓社會治理,就是抓公共服務。長坪鎮優化資源配置,通過村民代表提、支部審、群眾議等環節,結合數據分析,確定每年鎮級、村級民生實事,解決群眾最關心的熱難點問題。
五年來,長坪鎮實現了14個貧困村出列,1393戶3670人脫貧,對長坪境內50公里道路進行提檔升級,建設了文體廣場、污水處理廠、政務大廳、農貿市場,鄭萬高鐵拆遷房屋60多棟、征地近千畝、化解矛盾200多起,無一起惡性事件及重大矛盾糾紛。
在環境整治方面,該鎮長坪社區黨支部號召衛生保潔員共同參與,組織網格管理員摸排化解矛盾糾紛,選樹文明監督員引領文明鄉風,動員公共服務員參與愛心送餐、結對幫扶、志愿服務,為安置點群眾配套了產業,配齊了醫療、文化設施,開辦了養老中心、愛心食堂、希望家園,每周有適合不同年齡層,不同群體的文化活動,真正實現了精準配置資源,精準服務群眾。
來源:平安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