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談|推動派駐監督工作高質量發展(推動派駐監督工作更上新臺階)
圖為近日,江西省紀委監委駐省交通運輸廳紀檢監察組干部在九江紅光碼頭,實地調研督導中央巡視反饋問題整改進展情況。 付勇 攝
深化派駐機構改革,對于提升派駐監督效能、完善監督體系,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保障黨中央決策部署層層落地,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一體推進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紀檢監察機構改革。派駐改革是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從政治上把握派駐監督重要作用,自覺把深化改革放到黨和國家大局中謀劃推進,以深化改革的務實舉措和強化監督的實際成效為“十四五”開局起步提供有力保障。
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要通過學習黨的百年歷史,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要把歷史和現實貫通起來,進一步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人民立場,涵養人民情懷,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從黨史中汲取的豐富營養轉化為忠誠履職擔當的不竭動力,履行好黨中央賦予的重大職責使命。省紀委安排紀檢監察組組長常態化列席省紀委常委會會議,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地把握“國之大者”,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召開派駐機構年度述職會議、派駐工作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從政治上看、從政治上抓派駐監督工作,推動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圍繞職責使命,聚焦“國之大者”強化政治監督
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與被監督單位的職責使命緊密聯系。派駐機構開展監督,主要看被監督單位能不能履行好黨中央賦予的職責使命,有沒有真正在本部門本系統本領域貫徹執行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要求派駐機構堅持使命引領和問題導向,認真梳理習近平總書記對被監督單位的重要指示批示,做到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對黨中央賦予被監督單位的職責使命和具體要求了然于心,推動被監督單位履行職責使命,緊盯其履職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突出問題,抓住本質性、根本性問題,以點帶面促進整個行業和領域真正把“四個意識”“兩個維護”體現在具體行動上,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訴求期望,不斷厚植黨的執政基礎,使黨的執政地位更加鞏固。堅持效率優先,調整內設機構設置,強化監督部門力量,優化對口聯系單位,理順領導指導關系,由分管監督檢查室的委領導依據對口聯系原則分管派駐機構,對口室協助分管委領導指導協調派駐機構的日常工作,進一步強化委機關與派駐機構的協同,加強對生態文明、意識形態、國資國企、鄉村振興等領域的監督,推動派駐機構更好履職。
充分發揮“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
派駐監督是紀委監委監督職能的延伸,是上級紀委對下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的監督,派駐機構與駐在部門黨組織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這就是“派”的權威。要求派駐機構準確把握職責定位,牢固樹立“發現問題是本職,不善于發現問題是不稱職,能發現的問題沒有發現是失職,發現問題不報告不處置是瀆職”的理念,對被監督單位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要旗幟鮮明指出來,不能輕易地附和被監督單位的工作。指導督導派駐機構處理好監督和支持的關系,做到不包辦、不代替,真正實現“兩個責任”同向發力,與被監督單位同題共答。例如江西省紀委查處江鎢集團原總經理鐘曉云、建工集團董事長周才柬和原副總經理黃前湖嚴重違紀違法案后,一方面迅即召開省屬企業全面從嚴治黨工作座談會,猛擊一掌、警示警醒;另一方面指導駐省國資委紀檢監察組跟進監督省國資委黨委做深做細“后半篇文章”,以案促改、以案促治。
派駐機構離駐在部門最近,對被監督單位班子成員、權力運行等情況最熟悉,這就是“駐”的優勢。要求派駐機構充分發揮“探頭”作用,發揮近距離、全天候、常態化的優勢,全面了解掌握被監督單位的政治生態和業務推進情況,省紀委定期找紀檢監察組組長談被監督單位的政治生態情況。政治與業務是一體的,不是“兩張皮”,沒有脫離政治的業務,也沒有脫離業務的政治。做好派駐監督工作,不能只懂業務不懂政治,也不能只懂政治不懂業務。如果派駐機構不懂被監督單位、行業、領域的業務,就難以開展監督、發現問題。今年上半年,駐省交通運輸廳紀檢監察組就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交通運輸工作指示批示精神、中央巡視反饋意見整改等,向省交通運輸廳黨委發出6份工作提示函,通過壓緊壓實廳黨委及相關責任單位整改主體責任,推動整改部分ETC車道設備不夠靈敏問題。
總結派駐監督經驗,探索創新體制機制
派駐機構改革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不斷總結經驗,探索創新,完善派駐監督體制機制。要創新函詢工作,在抄送被監督單位主要負責人的時候列出一張表,明確簽字人對被函詢人的說明是否認可,是否了解到被函詢人所作說明之外、自己平時掌握的、需要向組織說明的情況,是否對被函詢人開展批評教育,壓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特別是一把手第一責任人責任,防止出現“一簽了之”“一函了之”問題。派駐機構對派出機關負責,派出機關與派駐機構是“緊密型領導關系”而不是“松散型指導關系”。要求派駐機構增強請示報告意識,重點圍繞職責使命談發現的問題。同時,注重貫通派駐監督和監督檢查室的日常監督,派駐機構發現被監督單位在貫徹新發展理念、執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存在偏差,以及濫用權力等問題,可以向省紀委報告,省紀委及時跟進監督。
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嚴格教育管理監督
對于紀檢監察干部來說,開展派駐監督,必須具備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不怕得罪人的政治品格。必須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從嚴從實加強自身建設、一體抓好育選管用。今年4月份,江西省紀委出臺《關于加強新時代全省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建設的意見》,這是江西近十年來首個以省紀委名義下發的干部隊伍建設規范性文件,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包括派駐機構要把隊伍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在派駐干部的教育培養上,樹立“大兵團”作戰、“室組地”聯動理念,抽調派駐干部到機關鍛煉培養,機關和派駐機構同步開展“師傅帶徒弟學”“監督審調巡視一線學”“大學習大討論”“大講堂”等活動,組織派駐干部大練基本功,有針對性地補短板、強弱項。在派駐干部的選拔使用上,堅持五湖四海,從黨的干部“大池子”選用干部,嚴把準入關,降低“空編率”,選優配強組長、副組長,真正把愿意為黨盡忠、為民服務的好干部選進來、培養好、用起來。要求派駐機構既當好監督“探頭”、也當好人才“獵頭”,鼓勵紀檢監察組組長本著對黨的事業負責、對干部負責的精神,從被監督單位推薦選拔優秀干部。在派駐干部的管理監督上,堅持嚴字當頭,推行扁平化管理,教育引導派駐干部自覺接受最嚴格的約束和監督。(馬森述 作者系江西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監委主任 本文刊登于《中國紀檢監察報》2021年8月26日理論周刊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