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丨南彩鎮“1234”工作法,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順義區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統籌做好“組織建設、產業發展、人居環境”三篇文章,大力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各鎮(地區)黨委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充分發揮黨組織核心引領作用,積極探索有效實施路徑,推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發展。“順義組工”特開辟專欄,分享各鎮(地區)黨委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經驗做法,今天分享的是“南彩鎮‘1234’工作法,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南彩鎮始終把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創新探索“一條主線”“兩個增收”“三條路徑”“四管機制”“1234”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工作法,從組織引領、產業振興、人才培育、文化強鎮、環境提級五個方面縱深發力、多元聯動、凝聚合力,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一、圍繞“一條主線”,切實抓牢抓實基層黨建
強化組織領航。打造以河北村全國文明村為引領,以水屯、小營等5個特色村為示范,帶動20個村全面整治的“典型引路”工作體系,全面促進鄉村振興。開展“出彩南彩”系列活動,各支部結合自身實際爭創品牌,推進基層黨建擂臺、集體經濟發展競賽、民生建設微創新、基層治理新改革,推動形成支部各具特色又爭先創優的鮮活局面。
強化思想引航。深入挖掘紅色基因,創建“箭桿河邊黨旗紅”黨建文化品牌,打造黨員學習實踐基地、黨建文化基地,吸引機關企事業單位參觀學習,不斷提升黨組織思想引領力,激發組織內生活力。
強化廉政護航。實施制度建設年,完善招投標、村級財務等各項制度30項,從源頭扎緊扎牢制度籠子。創刊《廉政南彩》,完善村(居)廉潔監督室“雙閉環”監督管理體系,切實做到嚴在平時、管在日常,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二、促進“兩個增收”,夯實打牢經濟發展根基
抓規劃優布局,促進產業增收。統籌城市建設和鄉村振興“一盤棋”,堅持向規劃要空間,高質量完成鎮域規劃編制,為未來發展做好規劃引領和支撐。堅持向轉型要效益,加快推動中科智匯工場與曲美家居合作,引入高新技術企業。推進長久物流、北方開關廠原址騰退改建,啟動15萬平米新型產業承載空間及5萬平米集租房建設,加快鎮域產業提質增效。
抓改革優載體,促進集體增收。創新集體土地統籌利用,注冊成立集體土地聯營公司,鎮域內26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作為股東全部自愿加入。實行“兩級運營”模式,依托聯營公司培育優勢產業、集聚創新項目,明確集體建設用地及建筑規模指標收益,通過“騰籠換鳥”“筑巢引鳳”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
三、打通“三條路徑”,激活鄉村振興人才引擎
實施青藍結對,共促干部成長。組織班子成員、科室負責人、村(社區)黨支部書記分別與機關青年干部、35歲以下“兩委”干部結對幫帶,制定目標任務書,開展業務大練兵、青藍講壇、每月一題等系列活動,鼓勵幫帶導師在經驗方法上“傳”、在攻堅克難時“幫”、在溝通協調時“帶”,切實促進青年干部快速成長。
開展春雁行動,吸引人才返鄉。開展“春雁行動”青年人才回歸計劃,組織29名南彩籍在校大學生利用暑期時間到鎮政府、村委會參加社會實踐實習活動,為家鄉發展與建設注入青春力量。將實習考核成績優異者納入鎮重點人才培養庫,強化人才儲備。
選育后備人才,鍛造干部隊伍。制定《南彩鎮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人才培養計劃》,強化村務工作者、村務助理員培育鍛煉,制定考核管理辦法,組織業務技能培訓,從“引、育、管”三個方面進行重點培養,有效充實村級后備力量“蓄水池”。
四、深化“四管機制”,破解基層治理“長效難題”
聚焦“管人”,在人口倒掛村推行物業化管理模式,強化出租房屋專業化管理,人員精細化服務。開展“出彩南彩人”模范評選主題活動,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鎮域、村域形成向上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風尚。
聚焦“管地”,引導各村積極回收集體土地,結合“創無”整改不規范合同120份,促進集體增收1000萬元。用好用足上級政策,完成整改復耕4378畝,有效壯大村莊集體經濟。
聚焦“管房”,健全完善宅基地建房全流程閉環管理制度,出臺《南彩鎮農村宅基地建房審批實施方案》和8個配套制度,從源頭規范建房秩序,降低涉宅基地難點訴求。
聚焦“管環境”,用好“熱線 網格 創城”機制,在河北村、水屯村、小營村試點創新“一格多員、一員多責”“大網格”管理模式,培養村民愛護環境的新風尚。開展“百場村晚倡新風”秋季“村晚”活動,營造和諧鄰里、唱響文明新風,不斷提升鄉村善治水平,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