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縣“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建設 提升社區治理效能(社區鄰里中心打造)
以“15分鐘便民服務圈”為半徑,通過搭建居民會客廳、民主議事室,整合便民圖書角、修理、理發、業務咨詢辦理等多項基礎服務功能,不出社區,提供理發、就餐、快遞、健身、親子、就醫“一站式”服務!這是淅川縣民政局以“五星支部創建”為抓手,大力探索公共服務進社區,高標準建設鄰里中心的亮眼成效。
光明社區作為全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點,淅川縣民政局緊扣“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總體目標,不斷提高社區治理服務水平,提升服務意識,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隨著群眾生活的日益豐富,社區服務已不能滿足群眾的多樣化需求,縣民政局聯合上集鎮黨委按照縣委關于社區服務精準化、精細化的要求,聚焦群眾需求,堅持為民、靠民、惠民的理念,突出共創、共建、共享,充分征集各方意見,在光明社區先行先試建設鄰里中心,因地制宜調整優化功能模塊,并多次組織重點社區外出考察學習,保障鄰里中心建設有特色、有溫度、有實效。
圍繞“一老一小一青壯”群體,按照“群眾需要什么就建設什么”的理念,進行大量走訪調研,充分了解群眾需求。以“辦公面積最小化,服務功能最大化”為原則,突出簡約、溫馨、實用的理念,聘請資深設計團隊進行規劃設計,累計騰退辦公面積600余平方米,全部讓空間于群眾,改造或新建為社區食堂、理發室、圖書室、兒童活動室、體育運動室、舞蹈室、艾灸康養等功能室。
按照“設施建設標準化、運營服務常態化”的要求,采取黨建引領,社會化運營模式。目前社區食堂已投入使用,每天約70人吃上了實惠營養餐;理發室正式運營,社區80歲以上老人享受到了免費理發的服務;兒童活動室每天歡聲笑語,學齡前兒童有了安全舒適的游樂場所;日間照料中心、體育健身室、舞蹈室向群眾常態化開放活動。
通過努力,集政務服務、體育健身、文化教育、養老醫療、便民商業等為一體的鄰里中心建成投用,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開啟了社區治理和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的全新探索,全面提升了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來源:淅川縣委宣傳部 楊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