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黨建引領”做實物業托底保障,彰顯“紅色”屬性,提升治理“溫度”
近年來,為破解物業小區矛盾糾紛多、安全隱患消除難、工作延伸阻力大、居民滿意度低等難題,閔房集團按照區委區政府的要求,牢牢把握“房”的企業定位,在老小舊遠的“老”和“舊”上久久為功,把老舊小區托底保障和綜合整治作為破解民生難題、服務人民群眾的重點工程。通過“黨建 X”的模式,推動紅色物業創建再實踐、再發展,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一、黨建 實訓基地,搭建物業紅色平臺
閔房集團按照區委區政府關于“打造紅色物業綜合性教育培訓及展示示范性基地建立紅色物業實訓基地”的工作要求,在區房管局的委托下,承辦“紅色物業實訓基地”,通過理論知識培訓、技能技巧實踐、參觀交流等多元形式,把基層黨建與業務工作相結合,向行業延伸、向領域覆蓋、向社會輻射。
按照紅色物業實訓計劃,三年將培訓物業項目經理1000人次,物業相關從業人員2000人次,使鎮街道房管辦事處工作人員、房屋應急維修中心(服務站)人員、物業從業相關人員熟練掌握房屋現場管理、工程維修、設備維養、安全消控、秩序維護等方面的專業技能,保障房屋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黨建 物業托底,提升小區治理溫度
根據莘莊鎮、顓橋鎮等屬地政府的要求,閔房集團先后承接了黎安二村、麗華公寓、莘南新村、莘建一村、龍澤苑等小區的物業托底工作。在物業托底管理期間,閔房集團以紅色物業服務為方向,按照區房管局等主管部門的工作要求,在社區黨組織的指導、監督和配合下,對普遍存在保安服務不規范、小區公共部位環境臟亂差、維修不及時、綠化養護工作不到位、小區違規行為無應對等問題進行綜合整治,全面打造小區新面貌,提升居民滿意度、幸福感和獲得感。
在疫情期間,閔房集團與莘莊鎮充分協商,針對防疫期間老舊小區服務難問題、長期以來老舊小區管理水平較低的問題,簽訂了加強物業托底保障工作的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發揮紅色物業的建設成果,讓黨旗在疫情防控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形成了在住宅小區管理中區屬國企與屬地政府的合作模式。在黎安二村,入駐5天內完成小區外場環境整治,清理小區內約20噸建筑垃圾,推進小區樓道衛生突擊整改。小區排水不暢和污水井反水問題以及地下車庫積水現象,通過專業人員和專業設備對地下管道與地下車庫進行疏通和排除積水工作,解決小區多年遺留的維修難題及存在的安全隱患。在麗華公寓,規范小區維修資金使用及操作流程;重新規劃小區停車位,從原有203個車位增加到310個車位,有效改善了小區停車難的問題。在莘南新村,每天疏通堵塞嚴重的污水管,隔天打撈排污井垃圾,切實緩解業主家中下水堵塞問題。在莘建一村,將莘建一村改造為封閉式小區,外來人員進出小區得到控制。在龍澤苑,全面推進綠化補種、維修改造、垃圾清理等工作,配合顓橋鎮對非機動車庫、避難空間、消防系統、樓道等開展專項安全整治。
三、黨建 微工程,保障老舊房屋安全
閔行區直管公房建造年代早,缺少必要的消防設施設備,居民安全意識較為薄弱,在安全巡查中多次發現房屋室內電線老化、私拉亂接電線、公共環境臟亂差、排水不暢等安全隱患,閔房集團采取“微工程”處置模式,通過發放安全宣傳資料、增配消防設施設備等方式,進一步增強了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識以及應急處置能力,屬地居委會及房辦一致認為“微工程”針對性強、投入少、效果好,通過“微工程”能夠加大對文保建筑的保護力度和對居住環境的綜合治理。
在魯匯一村和杜行北街,“微工程”通過加裝小區樓道公燈,為居民出行提供便利;規整電線、加裝過漏電保護器,解決用電安全隱患;按戶配置滅火器、安裝煙感報警裝置,提高老舊房屋的消防防控能力;疏通排污管,確保生活污水排放暢通。通過“微工程”明顯改善了老舊房屋的居住環境和使用功能,解決了居民的實際困難和基本生活需要。
四、黨建 志愿者,凝聚企業紅色合力
閔房集團已開展9次黨員志愿者活動,協同居委會及居民黨支部在小區內撿拾垃圾,深入社區、服務居民,與居民攜手共建美好家園,定期開展對空巢孤寡老人慰問、傳遞溫暖,為孤寡老人提供物業相關無償維修服務,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疫情防控期間,動員集團黨員赴托底小區強化值守力量,減輕物業及居委會防疫工作壓力,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的優勢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如今,紅色物業已然成為托管小區居民口中的高頻詞,紅色也成為社區治理和物業管理的新底色,閔房集團將進一步深化黨建引領、做實物業托底保障,提升老舊小區居民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