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網格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農村網格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怎么寫)
農村網格化治理是我國提升基層治理體系與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治理模式,對農村實行網格化管理,給農村社會治安、疫情防控、人居環境等提供堅強的保障,但運行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
一、常態化機制建立不合理
農村地區網格化治理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長效機制建設。而就目前的形式來看,網格化治理多有一種行政化的趨向,且痕跡主義尤為嚴重。
二、網格員配備不規范。
農村網格員多數是由村“兩委”工作人員兼任,并不是經過嚴格的招聘程序招錄的,很多人本身在村里就承擔較多工作,很難集中全部精力做好網格工作。其次農村網格員學歷偏低、人員老齡化、整體業務素質不高,跟不上信息化的步伐。平時工作需要填的報表、臺賬、統計數據較多,對人員的處理信息能力、操電子設備的要求較高,網格員不熟悉信息化,不能緊跟時代步伐,勢必會導致信息無法及時上傳處理,工作停滯。
三、鄉土氛圍濃厚。
在農村,村民之間血緣和地緣關系密切,人情和面子附在血緣關系之上,靠關系辦事的思想仍存在,導致很多工作礙于情面難以開展起來。同時網格員本身是由本村人擔任,處理問題不免存在主觀想法,有失公允。
四、待遇落實不到位。
網格員報酬偏低,資金撥付兌現不及時。網格員工作熱情不高 存在敷衍了事、應付交差,工作往往較為被動。網格員的報酬待遇也需要跟進,但是目前來看網格員每月僅有150的話費補貼。相關政策并沒有落實到位。
四、宣傳力度不濃厚。
在農村網格化管理宣傳力度較弱,農民對于農村網格化管理知之甚少,缺乏全面明確的認知,網格化管理的優勢和益處沒有體現出來,導致村民的參與度不高。人們甚至對網格員的概念及主要職責仍模糊不清,甚至從未聽說過,大部分人出現問題往往第一反應是去找村委,而不是聯系網格員。同時針對農村網格化管理的宣傳途徑有限,僅僅依靠村廣播和公示欄無法達到應有的宣傳效果。
五、群眾參與度不高。農村思想相對落后,接受新鮮事物較慢,集體意識不強,對公共事務認知低,關注度少。也缺乏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的熱情,大部群眾潛意識里認為管理是政府的職責,存在“自掃門前雪”的心態,既不自尋麻煩,也避免麻煩自找上門。
六、信息平臺建設不健全。當前農村網格信息化建設主要通過民生山西APP為載體進行,依靠網格員走訪巡查找問題,手段比較單一,信息化未發揮出應有作用。
網格錄入信息不規范。網格員自己認為其工作便是填寫幾張表格,或者統計一下個人信息即可,在上級政府進行不斷的考評時,便把這些紙張作為取得的工作績效。信息上報不及時。存在單純為了完成錄入任務而錄入的現象,內容記錄過于簡單,沒有佐證資料,形式主義比較嚴重,且存在相同信息重復上報等問題,信息的質量得不到保障,嚴重影響后期問題解決,這些都導致網格化治理的效果尤為不明顯。
七、資金不足問題突出。資金的投入是制約網格化管理發展的關鍵因素。網格信息化建設前期需要大量投入,沒有物質做基礎,后期的運行很難開展。
建議:
一、加強網格人員隊伍建設。網格員隊伍的建設至關重要。重視人員選配。要依據崗位需求和人員特征,將最合適的人才選聘出來。注重發揮老黨員、離退休老干部職工以及復退軍人的作用。老黨員政治素質高,威望高;離退休老干部職工知識淵博;復退軍人原則性強,作風嚴謹。農村的管理如果能發揮這些群眾的作用,將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網格治理應盡可能讓這部分群眾擔任網格員。突出精準培訓。分批次對網格員開展系統性培訓,根據每一期網格員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授課內容,讓他們知道群眾所關心的政策有哪些,各類突發問題產生時可采取哪些應急措施,網格一體化管理平臺都有哪些新增功能等等,便于日后能更高效地為民服務。在集中培訓的同時,也可以嘗試利用網絡進行線上教學,尤其在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減少接觸也更有利于社會公共安全。強化多元考核。首先是考核指標應該是多元的。要科學設置考核指標,一方面重視網格員德能勤績廉的綜合表現。另一方面應盡可能量化考核指標,考慮與不同工作職責的相對應。例如,網格員上報信息的數量和有效性就是可以量化的。其次是考核主體應該是多元的。考核主體理應涵蓋行政機構人員、村民等群體,同時考慮采用交叉考核。完善激勵機制。科學制定針對網格員的“獎優罰劣”的激勵方案,評定過程根據網格員或者問題負責人的成績客觀、公正評價,并進行獎優罰劣,評定結果對外公示,并合理采納村民的評價意見,治理成效讓村民參與評判。
二、治理過程去行政化
在新時代下,我們現在處于高度復雜與高度不確定性的風險社會,面對風險,人們往往有趨利避害的心理,所以一些鄉鎮政府官員為了避責會出現一些痕跡主義和形式主義的現象。這對于農村網格化治理能力的提升是有很大的阻礙作用的。我們強調更多的應該是工作取得的顯著的成果,而不是鋪天蓋地的文件報告。因此,政府需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轉變政府職能,樹立服務意識,讓公眾建立起“有問題找網格”的意識,真正能夠從公民的需求出發切實解決問題。
三、構建多元參與主體。搞好網格化管理,不僅需要網格員與村民形成雙向互動,更需要借助黨組織、民間力量以及村民自治優勢。借助黨組織力量。 發揮村民自治力量 培養社會民間力量
四、尊重農村的鄉土性。尊重人際關系網絡所形成的“禮治”秩序,突出“人防為主,技防為輔”,更好的運用到矛盾化解之中。
五、加大宣傳力度。網格化治理概念在當前農村地區宣傳度很低,網格員在作用發揮上尚有欠缺。為此,網格長應該積極行動起來,聯合鄉鎮政府的力量,加大宣傳力度。例如,可以利用廣播宣傳網格化治理的系列舉措以及網格員的職責:設置網格員服務站,讓公民能夠第一時間實時反映問題;制作網格化治理相關宣傳單,讓公眾了解網格化治理在當前社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