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縣人大:建立代表聯絡站月報告制度(鎮人大代表聯絡站工作制度)
近年來,渭南市富平縣人大常委會創新工作模式,通過搭平臺、建機制、聚合力,不斷推動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工作制度化、標準化、常態化,讓老百姓感受到“代表就在身邊”。
一是搭平臺強載體,暢通代表聯系服務群眾渠道。縣人大常委會高質量建成1個縣級代表聯絡室、16個鎮(街道)中心聯絡站、48個村(社區、企業)聯絡站,將1236名省市縣鎮四級人大代表全部編入聯絡站。建立完善搭建“一個平臺”(聯絡站室)、深化“兩個聯系”(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各專門委員會和工作機構聯系代表,代表聯系群眾)、暢通“三個渠道”(接待說事、隨時聽事、登門訪事)、做到“四個結合”(與基層治理相結合、與產業發展相結合、與民生熱點相結合、與中心工作相結合)的工作機制,讓代表有“家”、活動有“序”、履職有“為”、服務有“力”。2022年以來,主任會議組成人員圍繞“代表工作、城市建設、教育高質量發展”等問題,面對面聽取代表意見建議8次;組建的法制、城鎮建設、社會建設、教育衛生、農業5個代表專業小組,圍繞“飲用水安全、落實義務教育‘雙減’政策”等民生問題開展活動11次。全縣64個聯絡站累計開展活動698次、接待群眾5110人,幫助群眾解決人居環境整治、飲水安全、基層治理、產業發展等方面問題595件。
二是抓制度建機制,強化代表聯系服務群眾保障。縣人大常委會印發各項工作制度和臺賬資料,對代表“亮身份”、接待群眾原則、意見建議處理流程、代表活動內容等作出統一規定。將人大代表活動經費列入縣級財政預算,每年列支80萬元作為代表聯絡站活動專項經費。建立代表學習培訓制度,通過“請進來”對新當選代表進行初任培訓,分批次組織代表“走出去”進行履職能力培訓,多渠道分類別對代表進行專題培訓,不斷提升代表履職本領。制定《人大代表聯絡站考核評優辦法》,建立聯絡站活動“月報告”制度,采取集中考核和平時考核相結合的方法,對聯絡站評檔定級,考核結果與聯絡站活動經費掛鉤,并納入鎮(街道)人大工作考核清單指標,每年對優秀人大代表聯絡站進行表彰獎勵,營造了互比、互看、互學的實干氛圍,各代表聯絡站活動豐富多彩、亮點紛呈,促進了代表作用發揮最大化。
三是聚合力助發展,彰顯代表聯系服務群眾優勢。縣人大常委會積極探索人大代表助力產業發展新模式,結合富平產業發展實際,分別在劉集鎮、莊里試驗區建立奶山羊和柿子2個產業代表聯絡站,聚合40多名從事兩大產業的人大代表力量,積極開展政策宣講、技能培訓、產品推廣等活動,以小切口服務助力兩大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其中奶山羊產業聯絡站圍繞產業發展中的政策支撐、疫病防控、穩定奶價等方面開展走訪調研、座談交流30多次,幫助群眾解決奶山羊保險購買等急難愁盼問題12個,有力推動群眾發展產業、增收致富,充分彰顯了人大代表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優勢作用。
來源:中國人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