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黨旗高高飄揚|海林市橫道河子鎮:黨建引領激活力 鄉村振興添動力
來源:【黑龍江日報】
林海雪原風景區,汽笛悠悠,穿行林海;群山掩映下的七里地村,流淌的泉水、酒旗飄展的民宿;夜色中霓虹燈下的俄羅斯老街,美輪美奐,夜游已成為新時尚……
近年來,海林市橫道河子鎮黨委堅持黨建引領,抓實基層黨建,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特別是2020年以來,鎮黨委搶抓全省旅發大會在牡丹江舉辦的契機,謀劃林海雪原等觀摩及配套項目9個,黨員干部帶頭攻堅,高質量完成中東鐵路建筑群、俄羅斯風情小鎮等一批歷史文化代表項目建設,夯實區域發展基礎。
鎮黨委書記王雪峰感慨地說:“我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團結帶領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不愁沒有好的發展前景。”
“黨支部 文商旅公司” 創新發展優勢
七里地村位于橫道河子鎮東北部,森林覆蓋率超90%,有海林市第一個黨支部、抗日聯軍密營等舊址。歷史文化資源和生態環境優越,卻一度捧著“金飯碗”守窮。
如今,沿著山上流經村里的一條汩汩山泉,蓋起了一棟棟嶄新的小屋。原先的荒地上建起了兒童游樂場、書吧,還有豆腐坊、酒坊等14種作坊。七里地村黨支部書記鄭太勝介紹說,作坊工作人員都是本村村民,一個月能掙2000多元,還能照顧家庭,比在地里或者外出打工都強。
今昔對比,鄭太勝有一個深刻的感觸:堅強有力的黨組織是推進鄉村振興、農村發展的“主引擎”。
橫道河子鎮按照海林市委、市政府“可持續、共富裕、產業鏈、可復制”的總體要求,積極探索村企合作新模式,協調七里地村集體與海林市橫道河子文商旅游公司全方位合作,打捆村內旅游資源、設施等入股企業,實現村民變股東、資源變資產。通過專業公司包裝運營,投入1800萬元啟動一期建設,突出東北民俗特色,復原七里地村金溝水街民俗文化。
拆除違建(由受訪單位提供)
選優配強帶頭人 激發內生動力
七里地村“水街”項目規劃,出自鎮里去年聘請回來的一位叫李云祥能人之手,他原來在江蘇無錫市某景區任總經理。2019年底,他不顧父母妻兒反對,放棄了百萬年薪,毅然回到家鄉。
“是王雪峰書記千里迢迢三次來到無錫盛情邀請我。”李云祥笑著說,“我是本地人,對家鄉的資源稟賦很清楚。王書記拿出各種發展方案,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專業發展的帶頭人問題解決了,但“農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橫道河子鎮把選優配強帶頭人作為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頭號工程”,重點培養政治素質高、群眾威望高、帶富致富能力強的帶頭人。
“黨員要心里裝著群眾,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福利,充分發揮帶頭作用,幫助群眾脫貧致富。”這是鄭太勝始終掛在心里的一句話。雖然他操著山東口音,不愛言語,但是他帶著村民實實在在地走上了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致富之路。
七里地“金溝水街”項目施工建設時,村黨支部發動黨員沖鋒在前,用時72天打造了3公里長的金溝水街,增設了橫道豆腐坊、金溝老酒館等17個特色商業業態,豐富了百雞宴餐廳、棲里·福苑民宿、山野樂園等“吃住行游購娛”要素,開業3個月接待游客突破10萬人次,拉動本地就業100余人,人均月增收3000余元。
七里地“金溝水街”
探索增收路徑 提升群眾獲得感
“七里地村轉變發展思路,揚長避短,從依靠土地和山產品每年獲取‘一次性’收入經營方式,向優勢資源重復利用的‘流動性’經營方式轉變。”王雪峰說,如今,村民自發依靠資產和技能等加入影視道具、山莊旅館、特產加工、漿果種植及導游解說等旅游業態經營,實現了收入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
年富力強的村民能到文商旅工作,那些年齡大、無固定收入、身體有殘疾的六七十歲的村民怎么辦?
于是,橫道河子鎮與文商旅公司合作,成立了“橫道大骨雞”養殖、觀賞、精深加工等一條龍產業合作社,讓老人有了發揮余熱的平臺。
橫道河子文旅小鎮
堅持建設一個項目、發展一套產業、致富一方群眾。橫道河子鎮與文商旅公司依托七里地特產黑加侖漿果建設觀光型加工廠,聯合哈工大研發花青素、果酒、果醬、果粉等農特產品,建立“集中收購、品質生產、統一銷售、年底分紅”的村民共享合作模式,形成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帶動種植戶增收100多萬元。
“事實證明,黨建抓實了就是生產力,我們要努力把黨建活力轉化為發展動力,把黨建成效轉化為發展成果。”王雪峰說。
來源:龍頭新聞
本文來自【黑龍江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