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萬工程”普寧進行時丨梅塘鎮:“三抓三促”推動基層黨建與“百千萬工程”互融共進
盛夏時節,行走在揭陽普寧梅塘村道,只見一條條鄉村公路通達順暢,一棟棟村民新居錯落有致,一處處設施棚菜瓜果飄香。村民們在文化廣場上歡聲笑語,“光伏發電 循環水養魚”示范區的太陽能光伏板閃閃發光,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宜居和美鄉村畫卷正在徐徐鋪展。
今年來,梅塘鎮緊扣推動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在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上出實招、下實功、見實效,健全完善“三抓三促”工作機制,努力形成基層黨建工作與“百千萬工程”融合共促、協同推進的生動局面。
抓理論武裝 促素質提升 把好發展“方向盤”
“此次培訓‘干貨’滿滿、收獲頗豐。”剛參加完培訓的入黨積極分子說。
近階段,梅塘鎮全面落實黨員教育培訓年度重點任務,推動全鎮學習教育全覆蓋。
——集中培訓“深入學”。以鎮委黨校為主陣地,舉辦了入黨積極分子和入黨發展對象培訓等,引導干部隊伍學深悟透,切實做到以學增智、以學促干。
——多種形式“靈活學”。通過抓實基層黨組織生活,開展“走在前列建新功”五四青年節系列主題活動、知識競賽等活動,讓黨員學習教育的形式更加靈活多樣,讓教育內容做到深入淺出、生動形象,努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增強黨員受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送學上門“方便學”。由鎮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帶領黨建業務骨干到轄區進村入戶送書、送黨課,并在政府機關、村(社區)開展了多場次宣講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傳統學習與新媒介學習相結合等方式,多渠道向黨員傳送黨的創新理論,不斷提高農村黨員整體素質。
抓集體經濟 促鄉村振興 答好發展“挑戰題”
“各位家人,我手中的楊梅是梅塘鎮洞仔的優質產品,果源來自洞仔山頭,價格實惠、品質過硬。”在普寧市西部電商智慧谷,主播正在直播間為“梅塘助農產品”激情帶貨。電商園從落地、建設到開園的每一個環節,都有黨旗飄揚。
近年來,梅塘鎮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推動組織堡壘建在產業鏈上、協同發展融在產業鏈上、服務賦能抓在產業鏈上,以黨建鏈領跑產業鏈,有力促進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在發展特色農業上,梅塘鎮立足傳統種植業優勢,通過土地流轉,用于種植特色農業,目前已形成了以社山村通心菜、大東山村青欖、涂洋村冬節圓橄欖、景光村楊梅等9個“一村一品”項目為代表的農業發展格局,構筑起鄉村振興強大動力支撐。
在鄉村振興產業項目上,當地因地制宜建設“光伏 循環水養魚”試點項目,探索出了循環高效立體農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推進傳統農業向產業化、現代化轉型升級。2022年4月,梅塘鎮首個工廠化循環水養魚項目順利投產,并成功獲評“普寧市2022年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我認為要長遠、綠色、低能耗地發展循環水養魚項目,引進光伏是比較好的探索,這在粵東地區應該是首創。”梅塘鎮黨委相關負責同志說。在農旅產業融合發展上,當地圍繞景光石空山生態園、大東山小城綠園等一批農業觀光景點,以鎮為整體連片規劃打造鄉村旅游、休閑農業兩大產業,逐步形成“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產業格局,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同時,在鎮黨委的精心謀劃和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各基層黨組織的緊密配合下,梅塘鎮成立了電商工作專班,積極探索農村電商助力鄉村振興新路徑,做好鄉村振興產業項目工作規劃,選取黨建基礎好、組織戰斗力強、公共基礎設施較完善的基層黨組織作為鄉村振興項目先行試點地,形成了黨建品牌建設提升立項的目標,以品牌建設帶動產業發展,持續推進鄉村振興。
抓黨建引領 促基層治理 打好發展“組合拳”
“梅塘鎮把加強基層治理作為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重要抓手,以黨建引領為核心,通過建設紅色陣地,做實紅色網格,成立紅色隊伍,打造紅色黨建品牌,將黨建服務、民政救助、城市建設、衛生健康、應急管理等各類網格整合為一個‘全要素網格’,推動相關職能部門服務管理、資源力量向網格集聚,以呼應好人民群眾多層次、差異化、個性化的新需求、新期待,讓群眾的生活更美好,讓基層治理根基更扎實。”梅塘鎮黨委委員說道。
近年來,梅塘鎮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優勢,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全力推進精細化管理,著力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推進鎮村二級黨群服務中心提質升級,積極整合社會資源,牢固樹立全鎮上下“一盤棋”理念,將黨建領航工作與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社會治理、綠美普寧生態建設等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結合各村(社區)資源優勢及項目布局,找準突破口,因地制宜,形成一批拿得出、有亮點、可借鑒、影響大的黨建品牌項目。
同時,為進一步發揮基層治理向心力,推動黨建引領和基層治理融合共贏,梅塘鎮鎮村領導黨政領導積極帶頭亮身份、亮承諾、亮行動,深化“雙諾雙評”主題活動實踐,2023年,梅塘鎮24個村(社區)黨組織共承諾155件民生實事,涵蓋產業發展、鄉村治理、便民服務、特殊群體關愛幫扶等各個方面,有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升群眾生活的滿意度、幸福度。
南方 記者 林捷勇
通訊員 普組軒
【作者】 林捷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