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馬市千秋路街道:黨建引領“三融合” 社區治理有實效(黨建引領三治融合打造社區新格局)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雪紅 通訊員 楊嬌嬌 李妙
“我們小區現在的綠植比之前多了,環境衛生也改善了很多,住在這里越來越舒心了。”4月29日,家住義馬市千秋路街道民安社區怡苑小區的居民張建偉說。
提高社區治理效能,關鍵是調動多方參與的積極性,凝聚治理合力。義馬市千秋路街道民安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加強社區網格化管理,聚焦“三融合”,撬動社區治理“大變化”,推動形成多元共治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聚焦組織融合,形成區域“一盤棋”。按照“黨建引領、區域聯動、共治共享”工作思路,建立完善“社區黨委 物業服務企業 居民自治”三級網格體系,將黨組織鏈條延伸到居民家門口。探索建立以小區黨支部為核心的“小區黨支部 業委會 物業服務企業”小區治理共同體,制定“一區一策”6種治理方案,破解不同區域“方向不一、用力不均”難題。在老舊社區改造方面上,多次開展協商推進會,目前粉刷外墻立面2.6萬平方米,鋪設下水管道3300余米,修剪重栽綠植2700平方米,既改外露的“面子”,也改惠民的“里子”。
聚焦服務融合,形成紅色“一條心”。凝聚小區黨員力量,整合優質資源,將“紅色物業”融入社區治理,不斷提高小區物業管理服務水平。物業服務企業自覺接受社區黨委與業主委員會的監督管理,目前吸收采納意見建議27條,定期對物業服務收費、服務內容進行公示公開,及時根據居民需求更新服務項目,有效提升服務質量。同時,暢通居民反映渠道,建立問題反饋微信群。今年以來,接收居民問題15條,聯合“紅色物業”解決居民訴求12條,其中物業企業聯合社區黨委、業主委員會為小區更換破舊路燈10余盞,組織安全隱患排查18次,開展小區環境“微提升”等志愿服務活動12次,實現居民“微心愿”。
聚焦治理融合,形成自治“一張網”。引導居民主動參與自治,組織“小板凳會議”、拉呱會5次,通過面對面交流,提高居民自治組織對社區事務的民主協商參與度。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定期對黨務、居務、財務等事項進行公示公開,通過設立居民信箱、服務電話等形式,傾聽居民的意見建議。選出熱心負責的黨員骨干、群眾代表,協商成立5家業主委員會,共同商討社區事務。截至目前,通過居民自治組織居民自行調解屋頂漏水、管道堵塞等問題18件,同時開展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23場次,做到“自己的樓棟自己管,自己的家園自己建”,社區治理成效持續提升。
下一步,義馬市千秋路街道民安社區將持續堅持黨建引領,把“三融合”作為推動社區治理的動力引擎,發揮好各組織間的聯建聯通作用和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 促進基層治理更高效、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