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觸角延伸小區 服務群眾“最后一米”(黨建引領社區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來源:【湖南日報】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吳倩 黃雅玲
“現在居民有了主心骨,小區的事大家一起解決,真正做到小事不出小區。”近日,說到小區新成立的黨支部和業委會,長沙市天心區先鋒街道新宇社區山水嘉園小區居民朱世幸感慨萬分。
鄰里之間因為管道漏水、樓道堆雜物等瑣事矛盾不少,居民與物業之間因物業費繳納、物業服務質量問題互相不滿,公共空間雜亂無章,電動車飛線充電等安全問題叢生,樓前裸露空地怎么解決?該硬化還是綠化?居民們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問題時,往往各自反映,眾口難調,小區事難辦。針對社區治理的難題,新宇社區黨總支將支部建到居民小區里,成為引領基層治理的主心骨,讓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更有效能、更有溫度。
山水嘉園小區黨支部推動成立小區業委會。
支部進小區,架起“連心橋”
針對城市基層治理不夠精細、黨建引領小區不夠有力等問題,在先鋒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新宇社區黨總支通過建強小區黨支部、充實骨干力量、打造實體陣地,不斷推動小區黨建工作走深走實。
社區黨總支根據群眾需求、治理服務需要和小區治理實際,成立兩個小區黨支部,小區業主委員會籌建腳步加快,推選出群眾威信高、責任心強的黨員干部以及熱心居民擔任業委會成員,小區自治提速,形成以小區為基本單元,黨建引領、居民代表聯系服務群眾、志愿者發揮作用的小區黨建工作模式。
新宇社區“細宇調解室”居民朋友們已有所耳聞,歐陽新宇既是小區黨支部委員,也是社區居民代表,也是“細宇調解室”首席調解員,今年以來化解了小區大大小小矛盾糾紛20余起。社區的黨員、居民代表們發揮“紅色”力量,深入探索居民代表聯系服務群眾工作,發揮各自所長,利用自身優勢,更好地服務于小區居民。
先鋒新宇小區黨群服務中心服務資源分布圖。
陣地來提質,建好“主心骨”
山水嘉園和先鋒新宇小區克服重重困難,利用架空層改造成了山水嘉園小區黨群服務中心和先鋒新宇小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廉潔為民“微陣地”。
社區溫馨繪制資源分布圖,將分布在小區的各個角落服務資源30余處標注,居民朋友隨時隨地查閱地圖找到可以享受的服務資源。社區緊扣小區實際和黨員群眾需求,將黨群服務中心設為集服務、學習、娛樂、協商、治理于一體的開放式、多功能、專業化的場所,為黨員群眾提供更加多元和精準的學習教育、便民服務和公益活動,既發揮了政治功能,更注重于服務人民群眾。
黨支部通過黨建引領“五社聯動”,與12家共建單位、慈善資源組成了樂·黨建朋友圈,居民朋友通過點單臺書寫心愿、微信掃碼點單,根據居民需求朋友圈提供法律、醫療、教育、金融、便民服務等公益服務,輻射到轄區居民15分鐘生活圈內。今年以來,各小區支部在小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健康義診、法治宣傳、義剪磨刀、辦老年公交卡等各項便民服務,月月都有好服務。
愛心單位在小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免費貼膜服務。
服務送到家,提升“幸福感”
先鋒新宇奧萊名苑聯合小區黨支部委員、老黨員蔡嗲發現了小區6棟易娭毑正照顧身患殘疾的兒子,希望有醫生能給他檢查身體情況。蔡嗲立即向黨支部報告,黨支部馬上鏈接資源將家庭醫生服務送到了易娭毑家中,運用朋友圈的力量實現了她的微心愿。一個個特色的小區活動以及服務的開展,讓小區開展黨建工作有組織、有力量、有陣地。
小區居民彭志軍是小區黨支部委員,幾個月前通過社區惠民課程,了解并轉入到山水嘉園小區黨支部。雖已年近70歲,卻甘做“大忙人”的彭志軍熱心公益,在小區內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由于有技術,還熱心,每逢便民日都有他的身影,還帶領著其他同志一起加入“新星”志愿服務隊。“我和朱嗲都是技術崗退休的,修凳子、磨刀在我這里不是難事,做這些都是應該的。”彭志軍說。
“有黨員和社區帶動,很多像我一樣的居民主動當起了志愿者。小事能解決的我們志愿者就一起解決了,解決不了的再反映給網格員和小區黨支部。”山水嘉園居民、“新星”志愿服務隊的黃燕如今時常穿著紅馬甲,幫助維護小區環境衛生、開展便民服務、小區安全宣傳等。
志愿者開展愛護環境志愿服務。
“如今,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觸角延伸到小區,居民社區事務參與度和滿意度雙提升。”新宇社區黨總支書記連雯說。小區有黨支部做主心骨,有組織為民服務,有陣地開展活動,有黨員發揮作用,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讓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
本文來自【湖南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