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啟動中小學校領導體制改革,推進中小學校建立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
來源:【現代教育報】
↑ 點擊上方“現代教育報”即可關注我們
黨組織抓德育思政,黨的領導融入辦學治校全過程;議事決策機制科學高效,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校一品”創建黨建品牌培育工程,“雙培養”機制打造高質量干部教師隊伍……最近,《北京市關于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實施方案(試行)》及5份配套文件通過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標志著本市探索形成了加強黨對中小學校全面領導的“1 5”制度體系。
根據《實施方案》,北京市將以試點學校為基礎,逐步擴大改革范圍,積極穩慎推進中小學校建立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貫穿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各方面,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保證黨的教育方針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在中小學校得到貫徹落實;以健全學校黨組織發揮領導作用的體制機制為重點,明確學校黨組織全面領導學校工作,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領導職責,校長在學校黨組織領導下依法依規行使職權,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調整優化黨政正職配備方式,選好配強黨組織書記和校長,健全議事決策制度和協調運行機制,落實黨務工作隊伍激勵保障措施。
黨組織領導發揮“倍數效應”
本市自2018年啟動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試點,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目前試點范圍覆蓋本市16個區和燕山地區、經開區的107所中小學校。
經過先期探索、局部試點和全面推開等不同階段,一系列實踐經驗落地。燕山前進第二小學形成了新的議事決策機制,該校校長石麗君說,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并不是“黨組織領導”與“校長負責”簡單做加法,而是發揮“倍數效應”,“從校長一個人的一籌莫展,到集體研究群策群力,黨組織的領導給校長負責制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有力撬動了學校發展的新動能。”
在校園管理過程中,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做決策、帶隊伍、保落實,集中破解難題,讓師生享實惠。尤其在學校基建項目、中層干部競聘、績效工資方案制定、教師職評晉升、推優評先等重要工作中,充分體現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校長負責的制度優勢,重大問題解決能力顯著提升.
以改革為契機,本市以加強學校黨組織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為著力點,健全班子成員選拔配備制度,實現結構合理、梯次配備、優勢互補;同時,提出黨委和黨總支設置的學校為“雙正職”,黨委設置的學校增加1名副書記領導職數,黨支部設置學校且書記、校長由一人擔任的,副書記領導職數“應配盡配”,合理設置黨政辦(黨辦),細化專(兼)職黨務工作者在職稱評聘、績效工資保障等方面的激勵措施。
“雙培養”機制助推教師成長
本市明確了“量體裁衣”的改革導向,一區一案、一校一策形成亮點。各校健全黨組織領導學生德育、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等立德樹人工作機制。
史家胡同小學教育集團將集團黨委內設支部建在了學科組,300余名黨員教師成立了語文學科第一支部、科創學科支部等19個學科黨支部,由學科主管擔任黨支部書記,把支部活動與學科建設、教書育人相結合,教育集團還增設“史家家校社支部”,以家校社聯合的方式來提升黨組織的服務力。
在黨建工作的引領下,教師成了校園里攻堅的主力。第一五九中學創新干部選拔任用途徑,開設青年教師多元發展班、開展“骨干——黨員雙培養”項目,實行工作項目負責制,制定干部三年發展規劃和個人成長檔案,引領助推干部成長。北京小學翡翠城分校以黨建領航師德師風建設,加強“雙培養”,帶頭人、骨干教師中80%是黨員,行政團隊中94%是黨員,這些教師在教學教研、課后服務等“雙減”工作重點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校一品”創建黨建品牌
依托文件出臺,本市還將推進實施“一校一品”黨建品牌創建培育工程,已有區域和學校做出了探索。
海淀區整合育英學校等試點校在內的13所具有紅色革命歷史的中小學校資源,成立海淀紅色學校黨建聯盟,推動地區紅色教育黨建資源互通共享、優勢互補,同時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推出“音樂黨課”“藝術黨課”等,推動學校課堂與社會大課堂同頻共振。
西城區育才學校打造“紅色氣質育英才”黨建品牌,推進素質教育發展。黃城根小學從課程體系和課外活動兩條教育途徑發力,通過學科和跨學科課程,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下一步,市委組織部、市委教育工委、市委編辦、市教委等部門將聯合印發《北京市關于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實施方案(試行)》及5份配套文件,指導各區、相關高校等制定落實方案,形成工作推進路線圖、時間表,加強政策支持、監督檢查和信息反饋,確保改革落地見效。
來源:北京日報 北京市教委微博
編輯:何文潔
編審:郝彬
終審:王宇 蘇金柱 鮑丹禾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本文來自【現代教育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