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先鋒”全力服務殘疾人,煙臺市殘聯創新實施“品牌+”黨建工作機制
來源:【煙臺日報-大小新聞】
大小新聞客戶端10月13日訊“‘七彩先鋒’黨建品牌體現了黨建與業務、宗旨與職責的統一。”煙臺市殘聯相關負責人表示,“七彩”代表七類殘疾人,也寓意殘疾人事業是陽光的事業,象征殘疾人頑強拼搏的品格和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進取精神;“先鋒”代表殘聯黨員干部始終代表殘疾人共同利益、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團結幫助殘疾人、為殘疾人服務,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在殘疾人康復服務、教育就業、基本保障等方面,率先垂范、挺身而出。
“你需要的銅絲、各色礦砂都調制好了,需要什么型號、色號我幫你取。”日前,在殘疾人掐絲琺瑯畫培訓現場,市殘聯黨員先鋒隊志愿者劉娟一邊跟學員說著,一邊不停地準備著各種銅絲、礦砂。
“殘疾人行動不便,每到實操環節,我們都會抽空來幫他們準備各種材料,使他們能夠專心進行操作,熟練掌握各項技能。”劉娟說。
如何讓全市殘疾人得到更好的服務,推動全市殘疾人工作走在前、開新局?近年來,煙臺市殘聯機關黨委不斷強化思想引領,緊密結合中心工作,扎實開展“七彩先鋒”黨建品牌創建活動,以“品牌 ”機制促進黨建業務同頻共振、同向發力。
錘煉過硬作風,思想引領是關鍵。市殘聯機關黨委在理論宣講層面打造了“七彩先鋒·理響殘聯”宣傳品牌,領導干部帶頭講理論、講業務42場次,系統貫穿式培訓700多人次,切實提升干部職工的業務能力素質。在廉政建設方面,擦亮“清風送暖·廉行助殘”廉潔文化品牌,統籌推進“十廉工程”,推動清廉建設融入殘疾人工作各方面全過程。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孫偉元是負責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的一名黨員,他的一天忙碌又單調。他的工作始終與電話相伴,每當電話響起,孫偉元都會趕忙拿起電話,細心聆聽,手上的筆不時記下待解決的問題,耐心解答殘疾人的疑問,并第一時間回應殘疾人關切的問題。“每一位打電話來的殘疾人都是急切的,我的每一次回答說不定可以給一個家庭帶來希望,想到這兒,我的心里滿是勁兒。”孫偉元說。
“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級重度聽障兒童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和肢殘矯治手術定點醫院各1家、綜合康復評估機構1家,各類兒童診斷評估機構26家、定點康復機構46家,各類成人康復服務機構217家;已建立起以社區康復為基礎、居家康復為依托、機構集中康復為重點的康復服務體系,年康復服務能力達30萬人次。”談起業務,市殘聯康復部主任王耀第娓娓道來。
負責殘疾人就業的黨員干部,始終工作在一線,跑企業、辦審核、抓培訓、促就業,年審核用人單位1284家,今年完成城鄉培訓2080人,新增就業1771人,居全省前列;負責豐富殘疾人文化生活的黨員干部,深入基層和殘疾人家庭推進“學聽跟”專項行動,開展宣講、征文等活動12場次,走訪調研、發放明白紙、送書觀影等活動覆蓋153個鎮(街)、6733個村(社區),發放資料20余萬張;負責聯系服務殘疾人的黨員干部,實施“1 7”工作機制,聯系服務視力、聽力、肢體和智力等7類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239戶,每季度通過電話溝通、實地走訪等方式,動態了解殘疾人生產生活狀況和惠殘政策落實情況,及時幫助解決無障礙改造、康復器材提供以及就醫、出行、購物等急難愁盼問題500余個,聯系服務殘疾人1000余人次。
將服務殘疾人作為創建黨建品牌工作的著力點,使黨建工作由虛變實。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市殘聯以脫貧享受政策人口和防返貧監測幫扶對象中的殘疾人為重點,在全省率先落實困難殘疾人家庭電、水、煤氣、采暖費用減免政策,11萬人享受“兩項補貼”,2.21萬名重度殘疾人提前五年領取基本養老保險金,5.27萬名殘疾人參加意外傷害保險;在扶持殘疾人創業方面,針對按摩所執業登記需提供資產評估報告增加負擔問題,在省內率先實施減證明、減費用、減時限“一容三減”容缺審批政策;在服務殘疾人領域,建設全國首個涵蓋殘疾人全生命周期服務的“智慧平臺”,為殘疾人精準推送政策解讀和服務指導,依托手語翻譯、智能語音播報等無障礙技術,解決各類殘疾人服務需求。
在殘疾人工作先鋒隊里,黨員志愿者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志愿服務從來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實實在在的小事,正是這些小事讓殘疾人感到溫暖。”劉娟說。市殘聯圍繞志愿服務,成立黨員先鋒隊,打造“愛心助殘·溫度港城”扶殘助殘品牌和“聚力如康、共享陽光”志愿服務項目,組織全市殘聯系統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260多場次,參與疫情防控近300人次,開展“紅心聯盟”雙報到志愿活動21次。志愿服務就像涓涓細流流入殘疾人心中,滋養、溫暖著每一位殘疾人的心靈。
YMG全媒體記者 王瑤 通訊員 劉煥秀
責任編輯:紀春艷
審校:高涵
本文來自【煙臺日報-大小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