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城市社區黨建工作的思考(關于城市社區黨建工作的思考和建議)
當前,隨著城鎮化的加快推進,城市社區人員構成日益復雜,“兩新”組織不斷涌現,出現不同地區、行業、階層的人聚居一處的新情況,這對城市黨建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和新困難。
(一)全面加強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一是強化黨對社區工作的領導。要加強社區黨組織對社區內各類組織、機構、團體的全面領導;要建立社區黨組織對社區內的工作、會議、活動、人財物等全過程領導的體制機制。二是做實網格黨建。根據地域、居民、駐區單位、黨組織和黨員等情況,調整優化網格設置;加大在居民委員會成員、居民小組長、社區網格員、小區物業和業委會中發展黨員工作力度;在符合條件的社區網格、小區物業、業委會中成立黨支部。三是加強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要多渠道選優配強社區黨組織書記,建立社區后備干部儲備培養機制;要健全完善社區干部激勵保障機制,進一步打通社區干部晉升通道,激發干部活力。
(二)建設覆蓋廣泛、集約高效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是要建設保障好社區黨群活動中心。將社區黨群活動中心建設納入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社區發展相關規劃;可考慮借鑒新加坡建設民眾俱樂部的做法,將鎮(街)黨建工作站、鎮街黨群活動中心建設納入政府投資項目或為民辦實事項目。二是把服務窗口下移到社區。重點依托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務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要加強規范化建設,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完善工作保障和運行機制,真正把各類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成為黨領導城市治理的堅強陣地和服務黨員群眾的溫馨家園。
(三)提升社區基層治理科學化水平。一是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居民自治機制。推廣社區黨員或黨員代表議事制度,不斷完善居民會議、議事協商、民主聽證等制度;要不斷提升社區“兩委”干部交叉任職比例。二是推動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堅持黨建帶群建,促進黨組織和群團組織資源共用、功能銜接;健全社會組織參與治理機制,培育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社會組織和群眾活動團隊。三是要推行社區志愿者注冊制度。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設立項目資金等途徑,健全社區志愿服務網絡。
(四)夯實社區治理基礎保障。一是建立社區工作事項準入機制。區委、區政府可探索成立社區工作事項準入審核領導小組,依法確定社區工作事項,對上級部門擬將組織機構、工作任務、創建評比、考核檢查等工作職責轉嫁給社區的,必須經領導小組嚴格審核把關。二是健全財政投入保障機制。落實社區運轉經費、黨建工作經費、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服務設施和社區信息化建設經費,提升社區場所陣地服務承載能力。三是建設專業化社區工作者隊伍。健全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設立崗位等級序列;要注重吸引政治覺悟高、熱愛社區事業、熱心服務群眾、具有一定專業素養的人才到社區工作;要加大從優秀社區工作者中招錄(聘)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力度,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加大表彰獎勵力度,增強職業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