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四項行動”推進“兩個覆蓋”——六安市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綜述
近年來,六安市以提升黨的組織和工作“兩個覆蓋”質量為主線,創新實施非公黨建工作指導站實體化規范化建設等“四項行動”,進一步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服務企業生產經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
“單打獨斗”到“集團作戰”
早在2012年,市委非公工委即從市直單位非領導職務黨員干部中選派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指導員,在推進非公黨建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任務重、抓手軟、力量散、管理寬等問題逐漸顯現。為改變非公企業黨建指導員在企業“單打獨斗”“孤軍奮戰”局面,我市按照“科學布站、進站編組、站建支部、實體運作”原則,根據行業集聚、產業相鄰或者地緣分布,將全市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集聚區科學劃片、合理布設了27個黨建工作指導站。
按照“黨建工作指導站、黨建工作指導組、黨建工作指導員、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工作架構,將專兼職黨建工作指導員派駐進站,集中辦公,并編成若干黨建工作指導組,實現由“單打獨斗”到“集團作戰”的轉變。目前,全市609名專兼職黨建工作指導員,編入126個黨建工作指導組,為3254個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提供黨建服務。
指導站依托專職黨建工作指導員組建站黨支部,同時將覆蓋區域內未組建黨組織的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中零散黨員的組織關系轉入指導站黨支部,參加組織生活,接受教育管理,解決未組建黨組織的企業中零星黨員無人管,聯合黨組織管不好的問題,不斷發揮提升黨建工作指導站的組織力和領導力,真正把站建成區域非公黨建的“紅色引擎”。
為規范指導站運行,制發《六安市非公黨建工作指導站實體化規范化管理辦法(試行)》,明確黨建工作指導站必須有單獨辦公場所,黨建工作指導員每周必須駐站工作3個工作日,并對黨建工作指導站建設標準、職責制度、待遇保障等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規范。配套出臺《六安市黨建工作指導員積分考評辦法(試行)》,真正把黨建工作指導員隊伍管嚴、用好,確保黨建工作指導站作用有實質性發揮。
“百日行動”助“強基固本”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作為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根基,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兩個覆蓋”質量至關重要。為強基固本、行穩致遠,我市以“黨組織組建率和單獨組建率低,‘兩項排查’不夠扎實”問題整改為基礎,創新開展了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清底數、建組織、強基礎”百日行動。
具體工作中,協調市場監管、統計、稅務等部門,整合比對2018年全市經濟普查民營企業數據、2019年以來在市場監管部門新登記注冊的民營企業數據以及正常納稅且年營收超50萬的企業數據,確定5968家民營企業作為縣區必查對象;市級以民政部門提供的“正常參加年檢”的社會組織為基礎,縣區以實體性社會組織和確有實質執業行為的商會、學會、協會為重點,確定790個社會組織作為必查對象,開展“地毯式”排查走訪。
將符合條件的企業和社會組織納入非公黨建信息管理平臺,目前新納入平臺企業1404家、社會組織193戶。對排查出符合黨組織組建條件的企業和社會組織,采取派駐組建、片區聯建、行業共建、掛靠組建等方式集中組建黨組織,目前新單獨組建企業黨組織562個、社會組織黨組織66個。對已建立黨組織的企業和社會組織進行核查,其中82個不規范黨組織列入年度整改計劃,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
開展“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黨員找黨員”活動,對在企(社)穩定工作黨員,及時跟進做好思想工作,督促轉接組織關系。舉辦全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題培訓班,對近50名非公經濟人士開展專題培訓和紅色教育。按照“一起步就規范、一組建就正規”要求,通過黨建工作指導員聯系幫帶、建立“互學互促”小組、“五抓五送”獎補等舉措,及時做好新組建黨組織的鞏固和規范工作。
“以點串線”推“以線帶面”
行業黨建是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市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科學實施行業黨建專項行動,依托行業主管部門,在特征明顯、業態相同、規模適中等黨組織關系適合條線管理的行業建立行業黨委,在業務屬性相同、管理層級明顯、工作對象多樣等黨組織關系適合屬地管理的行業建立行業黨建專委會,把行業內的企業連點成線。各行業黨委(黨建專委)設立1個行業黨建工作指導站,指導行業黨建整個“面”的工作。目前,已在互聯網企業、律師、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出租車等5個行業建立行業黨委,今年將在社會組織、“小、個、專”領域、商會組織、民辦學校、民辦醫療機構、物業服務企業等6個行業建立行業黨建專委會。
組織覆蓋是前提、工作覆蓋是重點,而充實人員力量是做好“兩個覆蓋”的根本保障。為此,我市建立健全專職黨務工作者和黨建工作指導員選派、管理、考核制度,由行業主管部門選派分管負責人擔任各行業黨委(黨建專委)負責人,為各行業黨委(黨建專委)至少配備1名專職黨務工作者,會同非公工委選派合適人選擔任黨建工作指導員,并安排1名相關職能科室負責人作為聯絡員,統籌推進行業黨建工作與行業中心工作、業務工作。
各行業黨委(黨建專委)指導本行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組織單獨建立黨組織或聯合組建黨組織,并推動建立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實施黨支部提升行動和“雙培三幫帶”工程,發揮黨組織在服務企業決策、開拓市場、革新技術、提高效益等方面作用,開展黨員突擊隊、黨員先鋒崗和黨員責任區等活動,引導黨員在各項急難險重任務中打頭陣、挑重擔。如市律師行業黨委已實現對全市60家律師事務所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并被評為省級“雙比雙爭”先進社會組織黨組織;市注冊會計師行業黨委開展了“創新服務年”、“質量提升年”等活動,推動了黨建與業務互融互促。
“問題難辦”變“問題幫辦”
痛點難治、堵點難疏一直是制約非公企業發展的關鍵。為了更高效地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管理中的實際困難,我市探索實施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問題幫辦”行動,暢通“問題反饋、歸口領辦、責任倒逼”三個渠道,建成了一條非公企業黨組織、黨建工作指導站、“四送一服”辦公室以及黨委非公工委成員單位“收集問題、分選問題、幫辦問題”的工作回路。
結合非公黨建工作指導站實體化建設,明確黨建工作指導員“兼職”問題收集員,在走訪聯系企業中了解和登記非公企業、社會組織難點堵點并填寫問題登記表格,在月度黨建工作指導員“問題幫辦”工作例會中以書面形式向非公工委及主管部門反饋,能當時解答的給予當場答復,不能答復的做好梳理、登記、交辦工作。
各級非公工委定期召開“問題幫辦”會商會,對黨建工作指導員上報問題臺賬進行梳理匯總、分析研判并函達業務主管部門,要求辦理結果限時反饋。問題辦理情況在黨建工作指導員“問題幫辦”工作例會上逐項通報,并及時反饋至非公企業、社會組織,形成問題幫辦內循環。同時,以通報形式對限期未辦結或無故進度緩慢的單位督辦催辦,確保幫辦問題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如霍山縣2020年收集問題133個、已解決112個。(陸祖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