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站”推動流動黨員服務管理(流動黨員管理服務機制)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注重從青年和產業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加強和改進黨員特別是流動黨員教育管理。”針對流動黨員教育管理難、作用發揮難等問題,成都創新建立了在京、在滬、在深務工經商人員服務管理綜合黨委和流動黨員西藏黨委。
“離家在外,找到黨組織就是找到了‘家’,心也不再漂泊。”成都市在深務工經商人員服務管理綜合黨委書記陳嘯濤說。據介紹,為確保流動黨員“離鄉不離黨、流動不流失”,綜合黨委自2019年組建以來,持續用力加強流動黨員組織建設,積極探索打造“服務站”“聯絡站”“充電站”,提升在深成都籍流動黨員服務管理效能。
在粵建設者新春返鄉 成都市在深務工經商人員服務管理綜合黨委供圖
“為了讓流動黨員感受到有‘家’,我們打造了關愛群眾‘服務站’。”成都市在深務工經商人員服務管理綜合黨委黨建指導員曾李陽介紹,聚焦在深務工群體的核心需求與痛點,把黨員實踐活動站作為載體,植入社保咨詢、法律援助、健康關愛等服務。同時,竭盡全力幫助困難黨員、農民工解決生活問題。“李海彬是在粵簡陽籍農民工黨支部書記,他經常組織開展主題豐富的老鄉聚會活動,并熱心幫扶鄉友。”曾李陽說,簡陽商會會員鐘應文曾身患重病急需用錢,李海彬發起黨支部與商會開展捐助活動,并積極幫鐘應文聯系簡陽市社保局,在符合政策的條件下,解決醫保問題。如今,越來越多的困難黨員、農民工希望借助組織的力量,合理合法得到幫助。“現在,務工人員遇到什么難題,第一時間就會想到黨組織。”曾李陽說,綜合黨委與北京君師(深圳)律師事務所開展結對共建,發動黨員志愿者以“一對一”“一對多”等形式受理成都籍務工經商群體的相關咨詢,成功調解用工矛盾,協助維權貨款糾紛、拖欠工資、工地工傷等案件,為成都籍務工人員挽回經濟損失。
“為了讓流動黨員知鄉情、解鄉愁、有作為,我們構筑了返鄉發展‘聯絡站’。”陳嘯濤介紹,綜合黨委積極探索“抓黨建優營商”品牌,與深圳馬田街道高新時尚產業園區黨委等黨組織結對共建,打造蓉鵬兩地產業資源交互平臺,以開展黨建活動為契機,向兩地企業家介紹成都投資機會,組織企業家黨員回蓉考察投資環境和投資項目,鼓勵引導在深經商務工黨員助力家鄉發展。
今年3月,綜合黨委在成都環境集團深圳興蓉公司開展了以環境保護主題的黨員教育,黨員們參觀了污水處理的先進設備,了解在黨建引領下成都的國有企業在傳統產業深耕產業轉型、聚焦關鍵技術攻堅、凝聚新質生產力在深圳站穩腳跟的先進經驗。“接下來,建強黨支部要從強隊伍、促規范、創模式三個方面靶向發力。”陳嘯濤在進行活動總結時強調,“要著重培養對黨支部工作積極性高、學歷素質高、在關鍵產業掌握一定資源的三類黨員,要增強在深成都籍流動黨員參與度、活躍度,實現成都在深力量整合集聚,積極探索黨建引領項目招引的模式。”
在深圳經商的流動黨員魏亮已經習慣早上9點打開微信群看看——群內經常會發送一些學習材料和家鄉變化的圖片,有時也會通知活動或一些重要的事。“流動不‘流學’,我們為流動黨員搭建了黨員教育‘充電站’。”曾李陽介紹,依托綜合黨委及下轄各黨支部黨員微信群打造“微課早九點”,創新黨課形式,通過全面摸排黨員年齡、工作結構,分類按需設置“學習菜單”,將政策宣傳、法律法規、成都發展動態等融入每日學習教育內容。在粵簡陽籍農民工黨支部紀檢委員徐新華說,黨支部有172名黨員,以前大家都不太認識,感覺疏遠得很。加了微信有了群,用語音很方便,有困難還可以互相幫助,有組織、有老鄉,就感覺很溫暖。“我有時不能按時上課,等空了就去翻翻微信群,慢慢補課。雖然長期在外,但因為有了微黨課,感覺組織就在身邊。”魏亮說。
據悉,綜合黨委已累計發布1300余期黨員微黨課,并鼓勵黨員在微信群里隨時根據黨課內容展開“小討論”“小分享”,為流動黨員打造網上精神家園。
記者 羅夢丹
編輯 傅可 李丹
校對 李可欣
封面 閻琪
審核 李奕
總監制 朱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