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豐寧街道黨建引領唱響“四重奏” 推動老舊小區“破繭成蝶”
來源:【昆明日報-掌上春城】
針對轄區“三無”老舊小區多、治理難的實際,昆明市五華區豐寧街道堅持以黨建引領為第一工作法,按照“政府引導、業主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則,唱響“聽民意、聚資源、優陣地、強管理”四重奏,讓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架好“連心橋”,匯聚“小民意”收獲“大民心”
充分發揮社區黨委統籌協調和居民區黨支部的“探頭”作用,主動深入一線傾聽民情民意,找準群眾“需求清單”,推動老舊小區改造的民生工程變成民心工程。問政于民,改不改讓群眾定。通過民情社工深入小區院壩、人大代表進站接待、召開業主代表會等形式面對面聽取群眾改造意愿,設置意見征求箱、發放意見征求書,變政府“派單”為群眾“下單”,推動了虹山新村等16個群眾改造意愿強烈的小區實現“微改造”。問需于民,改什么讓群眾選。以小區或者院壩為單位召開民情懇談會、小區樓棟協商會、院壩會等形式廣泛收集小區改造需求清單,推動智慧停車場、籃球場、“美好生活服務中心”等11個差異化需求落地見效。問計于民,怎么改讓群眾提。充分發揮小區“能人巧匠”的作用,引導群眾主動參與,化身施工“監督員”,為小區改造方案提出創新性意見,做到既改好“面子”更改好“里子”。
當好“主心骨”,用好“小杠桿”撬動“大能量”
堅持把黨建引領貫穿始終,發揮好街道黨工委和社區黨委的“軸心”作用,以“小杠桿”撬動各方資源參與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大黨委”推動資源匯聚。做實“三張清單”,定期召開聯席會議,以黨建融合推動資源匯聚,解決了民心亭修建資金不足等問題,辦好了“幸福食堂”引入等民生實事。“多舉措”爭取資金支持。街道牽頭“抓總”積極向上爭取資金,2019年以來連續5年推動25個小區納入老舊小區改造立項,推動豐寧社區“美好生活服務中心”便民點落地;發動3家物業公司投入134余萬元對小區安裝門禁、監控。“多載體”聚合各方力量。發揮“兩代表一委員”的作用,以人大代表建議推動解決虹山新村停車難的問題,以“協商在基層”推動解決虹山南路向陽新村燃氣管道改造等問題;48個黨組織、3249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主動參與老舊小區改造提升。
打好“暖心牌”,服務“小陣地”迸發“大活力”
堅持因地制宜,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盤活資源、變廢為寶,打造更加“親民”的服務陣地。打造新陣地。以“微改造”為契機,盤活閑置場地資源,建設了豐寧社區“美好生活服務中心”小廣場,在省委黨校生活區等7個小區修建民心亭11個,新修建籃球場、乒乓球場,新打造擁有近600個車位的立體智慧停車場。升級老陣地。提升打造虹山新村“慈善超市” “愛心理發” 等便民服務點,提升“幸福食堂”服務品質,升級虹山東路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提升打造兒童娛樂場地、健身場地,建成3條循環慢跑道,對小區空置墻體進行彩繪,試點打造3個“最美樓棟”。做實“微服務”。以場地換服務、公益 自營的方式在老舊小區改造中打造了2個“幸福食堂”,解決老年人吃飯難問題;引入“寸心義柜”,讓群眾樂于分享的氛圍更加濃厚;引入社會組織參與為民服務,開展綠地認養、心理健康咨詢等活動,覆蓋家庭1000多戶,直接受益群眾達3000余人。
畫好“同心圓”,推動“小美麗”匯聚“大幸福”
鞏固老舊小區改造成果,離不開物業的精細管理和居民群眾積極參與治理。引入“新管家”。把無人管理老舊小區引入物業列入街道社會治理工作重點任務清單,通過物業企業“比選”、業主票決的方式先后為13個無人管理小區引入物業,讓無人管理小區有了“新管家”。打造“紅管家”。以創建“紅色物業”為抓手,建立“社區 物業 居民”的兼合式黨支部,搭建三方紅色議事平臺,發揮“橋梁”作用,為決策聽證、矛盾協調、事務評議建設制度“圍籠”;物業通過出資建設立體智慧停車場、安裝智能門禁等實招贏得業主信任,推動虹山新村成功創建市級“紅色物業”,“紅管家”模式向轄區7個老舊小區進行復制推廣,成效明顯。延伸“微觸角”。將轄區劃分為30個四級網格,對應建立居民區黨支部,76個小區實現黨組織全覆蓋,189名黨員成為網格長和樓棟長,黨旗在小區治理一線高高飄揚。扎實推進物業黨建聯建,指導12個小區成立業委會,31個小區成立物委會,業委會、物委會逐步成為街道社區管理小區的得力助手,開展小區自治德治法治的主力軍。
來源:云南網
責編:李林芮
編審:符亞麗
終審:周健軍
本文來自【昆明日報-掌上春城】,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