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黨建強引領 特色鑄名校(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簡介)
櫛風沐雨擔使命,砥礪奮進鑄輝煌。建校38年來,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在學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人才培養和事業發展譜寫出濃墨重彩的華章。
2006年學校正式更名為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2011年成為國家骨干高職院校,2019年入選國家雙高校、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職業院校,2020年學校牽頭組建的北京人力資源服務職教集團獲批國家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培育單位。近5年,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高質量發展,跑出了發展的“加速度”。
五年來,學校黨委始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及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履行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領導班子團結協作,干部隊伍精簡高效,帶領全校廣大師生員工立足新時代、把握新要求,順利完成了第八次黨員大會確立的目標任務。學校治理能力和辦學水平大幅提升,辦學特色越發凸顯,教育教學成果豐碩,服務貢獻成效顯著,國際交流不斷拓寬,校園精神文明創建成績斐然,學校影響力與日俱增。
黨的建設全面加強
管黨治黨水平不斷提升
這五年 培根鑄魂 政治引領有高度
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校黨委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全校教職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緊圍繞中央、市委部署要求,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主題教育,持續加強和改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
這五年 勠力同心 全面從嚴治黨有力度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使命呼喚新作為。學校黨委不斷健全“三重一大”事項決策制度,堅持民主集中制,壓緊壓實“一把手”和領導班子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重要作用。
牢牢把握黨對意識形態的領導權,全面守住校園意識形態防線,構建全員參與的大宣傳格局。
加強黨的領導,健全組織機構,配備精干力量,不斷凝聚黨建引領事業發展合力。創新“蹲苗歷練”培養干部梯隊,選優配強干部隊伍,二級班子結構顯著優化,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良好的政治生態關乎師生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關乎學校的事業蓬勃發展。學校黨委強化政治監督、細化日常監督、抓好專項監督,堅持不懈糾“四風”、樹新風,落實常態化警示教育,從嚴執紀問責,嚴肅查處違紀案件,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日益鞏固。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人才培養實現新發展
這五年 潤心啟智 “三全育人”開新局
學校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構建“三融三育三結合”工作格局,推動“五育”融合,形成“全程嵌入式成長評價”培養體系。
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全面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全校課程思政全覆蓋,獲批北京市“一校一品”德育品牌。深入推進“三全育人”改革實施方案,獲評北京職業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學校。
這五年 服務首都 立德樹人見初心
積極參與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及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等近20項大型志愿服務,獲得“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北京市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以建設“首善、融通、卓越的現代高職院校”為發展目標,為首都經濟社會建設輸送了6000余名技術技能型人才。
辦學定位日益鮮明
專業建設實現新跨越
這五年 堅持行業辦學優勢 夯實人才培養根基
學校積極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要求和北京市職業教育改革部署,對接“七有”“五性”需求,優化專業結構,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以群建院成立了勞動經濟管理學院、民生福祉學院、城市安全學院。老年服務與管理、安全技術與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三個專業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門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驗收,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順利結項。
學校以國家“雙高”和北京“特高”為契機,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新跨越。國家“雙高”中期評價獲得“優秀”,北京“特高”學校和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驗收獲得“雙優秀”。學校入選國家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老年服務教學團隊入選首批“國家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并通過驗收。人力資源管理、老年服務與管理兩個專業教學資源庫通過國家驗收。人力資源服務職教集團入選國家教育部門首批示范性職教集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專業群獲批北京市第三批“特高”骨干專業群,茵澳家政管理師學院立項為工程師學院。城安學院獲評國家教育部門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典型案例,獲批工信部門“航天高端裝備與智能制造產業學院”,成為全國50所首批開展專精特新產業學院立項建設單位之一。2023年學校取得科教評價網公共管理與服務類高職院校全國排名第三,人力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居全國前列。學校躋身全國職業院校第一方陣,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教學質量大幅躍升
這五年 扭住專業建設牛鼻子 獲得多項標志性成果
推動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24門課程在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上線,獲得北京市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11項。以國家教育部門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為抓手,聚集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政策紅利,探索“入學即入職、工學結合”試點。積極承辦和參加國家、北京市級以及行業協會等各級各類學生技能競賽,鼓勵教師參加教學能力大賽,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二等獎6項、三等獎8項,北京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26項、二等獎37項、三等獎50項,中國國際“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賽銅獎2項,北京市市賽一等獎9項、二等獎13項、三等獎31項,“挑戰杯”首都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7項。
這五年 練好數據賦能“繡花功” 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
職業教育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助力教學、助推專業發展的基礎性地位日益堅實。完成“勞職在線”教學資源一體化管理平臺建設,數據中心建設實現了數據資源的互通和共享。完善校園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移動辦公平臺,實現全校審批流程自動化、業務流程一體化、信息發布快速化、文件資料共享化。
協同發展日益增強
社會服務拓寬深化
這五年 厚植民生福祉責任田 點燃服務發展新引擎
學校五年累計開展各類培訓157725人日,培養企業新型學徒1536人。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和首都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為貫徹職業教育和社會培訓并舉并重的職責,落實技能強國使命,響應鄉村振興號召。發揮國家“雙基地”平臺和培訓鑒定優勢、北京市養老人才教育培訓學院作用,承擔全國養老機構院長培訓、北京市老齡產業養老機構管理人員高級研修培訓,為北京養老行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響應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與河北雄安一方、光明職業培訓學校精準幫扶,累計為雄安培養技能人才106人次。為河北軌道運輸職業技術學院、天津城市職業學院等院校開展課程建設、實訓室建設指導,聯合培養老年服務管理專業學生。連續多年承接定向援藏教育培訓任務,開展京蒙扶貧協作教師進京培訓。依托專業優勢,逐步形成繼續教育、崗位培訓、技能鑒定一體化的社會服務格局,服務地方發展邁出新步伐。
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書寫國際化辦學新篇章
這五年 國際化工作確立新思路 校際合作呈現新局面
學校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探索建立了具有勞職特色的國際化辦學模式,構建了“請進來、走出去”雙向交流、長短結合、師生并舉的國際化發展戰略。
聚焦“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開設分院,設立電子商務培訓中心;在泰國建立中文 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傳播中國文化和職業教育標準。構建留學生教育OCEP教學模式,培養馬來西亞、泰國來華師生。輸出電子商務課程標準和課程資源,用于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本科教學。
累計選派近百名教師和管理人員參加國(境)外交流培訓,選派160名優秀學生赴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交流學習,拓寬了國際視野。
引育并舉守正創新
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
這五年 深栽引才棲鳳梧桐 激發人才隊伍新動能
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有效激發人才隊伍活力。專任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占比達到18.4%,碩士及以上學位占比達到88.6%,高級職稱占比達到44.6%。
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形成以“三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培育、“三師”引領、“四段”梯隊培養方式為特色的教師培養模式,專業課教師“雙師”比例達到82.17%。
跨專業、跨院系、跨校企組建“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國家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個、市級創新團隊2個、市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2個。
新增入選北京市人才項目16人次,教師隊伍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顯著提高,整體結構持續優化,為提升學校教學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完善大學治理體系
辦學治校邁上新臺階
這五年 服務保障提檔升級 貼心共筑綠色安全新校園
于法有效、于理有據的制度體系初步建成。以大學章程為核心,新建修訂學校規章制度400余項。加強學校內控體系建設,規范項目流程管理。
成立資產管理處,全面盤點國有資產。優化機構,精減法人實體,技校和實訓中心整建制并入學院。全面推進后勤標準化建設,實現食堂全面社會化、標準化運營。
美麗校園和健康校園建設成績顯著,守住校園師生健康安全底線。
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即將迎來第一次黨代會,展望學校新的發展目標和光明前景,在學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高質量黨建的引領支撐下,全體師生堅守初心,踐行使命,正在把學校建成“首善、融通、卓越、開放”的學校,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