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黨建引領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堅持黨建引領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措施)
原標題:堅持黨建引領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貴州大學礦業學院黨委始終堅持黨建示范引領,通過“黨建凝心、黨建聚力、黨建鑄魂”三大工程,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深入推進卓越工程師計劃教育培養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認真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黨建凝心,基層黨組織建設成效顯著。貴州大學礦業學院黨委著重加強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將凝心聚神作為黨支部工作和戰斗力的根本,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扎實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切實做到“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出特色”,強作風、樹新風、重實效的面貌不斷顯現,真正履行“五級書記抓黨建”的工作職責,定期開展黨建工作推進會及黨支部書記述職評議,強化黨員學習教育管理,嚴格黨員發展程序,不斷夯實組織基礎。認真選樹黨員先鋒崗,積極培育建設“雙帶頭人”黨支部書記工作室,精心打造“樣板黨支部”。獲批貴州大學“雙帶頭人”黨支部書記工作室、貴州大學第一批“樣板黨支部”并通過驗收,黨建凝心成效明顯,礦業學院連續三年在學校黨建工作考核中獲得“優秀”等次,學院黨委獲得貴州大學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黨建聚力,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貴州大學礦業學院是具有地方產業特色的專業學院,現擁有3個一級學科,有4個本科專業,2021年全部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但因歷史原因學院長期存在師資力量缺乏、高層次人才數量少,引進難的狀況。學院黨委領導班子深入分析學院的實際情況,把脈學科建設,找準特色發展方向,以黨支部為節點加強學術團隊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帶學術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學院各黨支部書記和支委同志認真履職,團結帶領所在黨支部全體黨員圍繞黨建促工作發展這條主線,努力推進共同進步,相互攜手共進;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以才引才優勢,緊密聯系校外資源,與知名高校和頭部企業尋求合作與支持,不斷攻堅克難,成效明顯。通過團隊的組建,凝聚力不斷增強,構建強大發展合力,各項教學科研工作目標任務能夠如期實現,學院各項工作實現高質量大步提升。
黨建鑄魂,業務雙融合發展大提升。貴州大學礦業學院持續以“黨建 業務”融合發展模式,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全力構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學院教職工黨員比例達76%,黨員帶動作用明顯,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方面積極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2023年實現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零”的突破,獲得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2023年在服務地方產業安全生產中,充分發揮“博士工程師”人才培養優勢,助力礦產企業安全高效生產發揮積極作用。目前,貴州大學礦業學院4個本科專業全部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采礦工程專業和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兩次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22年安全工程和測繪工程2個專業成功申報新一輪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21年與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聯合申報資源與環境專業工程博士學位授權點獲批成功。教師黨員身體力行,堅持立德樹人為根本,用心用情開展教育教學,教學創新成果豐碩。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學院本科生繼續深造率從2019年的12%躍升至2022年48.6%,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每年均在95%以上,大學生征兵工作連續三年超額完成工作指標任務。
黨建育人,充分發揮學科專業特色優勢。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等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壯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圍繞“四新”主攻“四化”,積極探索處理復雜地質條件下礦山開采、綜合利用、災害治理熱點和難點問題,助力我省十大千億工業能源產業安全生產、提質增效,給予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學院教師科研積極性和科研能力顯著增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級基金項目獲批數位居學校前列,連續四年超額完成學校下達的科研指標任務,202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批立項數11項(其中面上基金1項)再創歷史新高。
黨建引領,深入推進校地、校企合作,促進產教融合。先后與貴州能源集團、貴陽市礦產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貴州豫能投資有限公司、貴州灣田煤業集團有限公司、貴州黔礦能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貴州安和永駐科技有限公司、貴州明創惠遠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貴州思尤空間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等大型國有企業、優秀民營企業建立人才培養實習實訓和科研合作基地,搭建了良好合作平臺和友好合作關系。下一步,學院黨委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更加積極發揮學科特色優勢作用,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強力推進貴州大學“強工科行動”計劃,加快構建以綠色、智能、低碳為特征的現代礦產能源工業體系,推動我省能源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張林,作者為貴州大學礦業學院黨委書記)
來源:貴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