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陣地聚民心 廣饒縣稻莊鎮聚焦“三個中心”定位 打造立體化黨建綜合陣地
大眾網記者 高文杰 東營報道
10月12日,廣饒縣召開“宜居宜業 幸福稻莊”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黨建專場。稻莊鎮黨委副書記隋志華,稻莊鎮黨委組織委員魏樹棟,圍繞“黨建引領幸福家園建設”向大家介紹了有關情況,并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問題。
今年以來,稻莊鎮整合全鎮資源力量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促進農村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能。
在基層黨組織建設方面,稻莊鎮多措并舉抓好“頭雁”隊伍建設。深入推進村黨組織書記作風提升七大專項行動,選任21名村黨組織書記到鎮直部門掛職鍛煉,舉辦8期鄉村振興培訓班、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講堂等專題培訓,組織6期村黨組織書記交叉觀摩和“擂臺比武”,召開月例會通報“后進”典型,激發班子創新競進的活力和干勁。對85個村級黨組織進行全覆蓋評估,倒排3個強基村,逐村查擺問題、明確幫帶措施,9個“創優村”完成晉位升級。以王口村、馮口村、任家大營村為重點,敷設和諧善美、民主協商、富強宜居3項主題,連片打造“廬山路黨建長廊”。制定《稻莊鎮2023年基層黨校黨員培訓工作計劃》,建立健全黨員教育培訓制度12項,打造“淄河韻潤·共富稻鄉”品牌,配套現場教學實訓基地5處,培育專兼職師資40余名。拓展“共富”專題課,將農村致富帶頭人的培訓納入干部教育培訓規劃,聘請12名農業專家、種養能手開展專題培訓6期。四是深入推進跨村聯建。通過組織聯建、產業聯興、人才聯管三大舉措組建8個片區聯合黨總支,以發展潛力強的王口村、西家村、南塔村作為聯建中心,形成結對幫帶、聯動發展的新模式,統籌制定12條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措施,破解60余項村級治理、產業謀劃等發展難題。
在社會治理方面,稻莊鎮構建起了“社區黨總支——村黨支部——街巷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四級管理體系,將3450個“微網格”作為基本單元,包聯群眾2.4萬戶。廣泛吸納130名離退休干部、專家學者、黨員先鋒、駐村書記等成立“善治隊伍”,舉辦“陽光三務報告會”等議事活動8次,并在全鎮推廣,聘請14名法律顧問成立紅色“和顏稻家”隊伍,常態化駐鎮開展工作。發揮鎮級“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指揮中心”作用,運行“幸福網格五步閉環”聯動機制,將“互聯網 ”融入新型農村社區治理全過程,開發推廣“智慧大營”等4個信息平臺,通過微信端、網格通系統,提供陣地預約、三務公開、信息問詢、就業招聘等多項服務。真正把治理服務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在村集體經濟發展方面,稻莊鎮聚力創建共富體系,制定《稻莊鎮共富聯合體實施方案》《稻莊鎮“金融強村”實施方案》和《稻莊鎮“百企幫百村”運行方案》,成立稻莊鎮共富聯合體黨委,深入推進政銀企村一體化“抱團發展”。組織市、縣派第一書記、黨建指導員、“金融村官”等 105 人成立“共富聯合指導小組”,每月下沉指導,入村開展政策宣講、理論知識講解,以組織合力保障村集體經濟發展。搭建人才引育平臺,打造高效生態示范園、淄水產業園、“陽光玫瑰”產業園等10處實訓基地,搭建農民創客廳等3處“新農人”孵化載體,與山東農業大學等4所農科高校建立產學研一體化合作,簽訂合作協議9項,引進各領域技能型鄉土人才、專家教授25名,聘請11名“金融村官”為9個農村社區的農戶提供信貸指導,征集資金需求36條,降低信貸成本26%,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創新推進萬畝糧田托管,建立“稻鄉糧倉”黨建聯盟,采用“黨支部 合作社 企業 農戶”四方聯營模式,聚合大營片區資源要素成立大營糧油聯合社,與東營圣才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社企合作,項家大營村等4個村以集體閑置土地、勞動力、農機等資源確權入股,通過“固定收益 浮動分紅”模式,帶動聯合社每年保底增收20萬元。由村民委托社企統一選種、種植、烘干、存儲、銷售,實現鎮域1萬畝糧食種植“全鏈條”式托管。今年以來,以規模化產業優勢縮減各環節農資成本67萬元,年處理、存儲糧食1.4萬噸,銷售收入達4000萬元,帶動農戶平均增收2萬元。依托稻莊草莓、圓茄等產業優勢,通過“黨組織 合作社 種植大戶 企業”的利益聯結模式,規劃淄河聯動發展共富片區,整合 39 個村、社幫扶資金統籌使用,合力推進高效生態示范園項目等4個共投資1.45億元的重點農業生產項目和總投資4500萬元的任家大營村蔬菜種植項目、2600噸/年北冬蟲草高端食用菌菇項目、王口村濱河游園等6個村級特色項目。目前,全鎮擁有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設施果蔬種植面積達3000余畝。
下一步,稻莊鎮將依托黨群服務綜合體的“村企互助平臺”功能陣地,立足工農互補,積極引導工業企業搶抓鄉村全面振興重大機遇,主動投身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戰場,扎實開展“村企攜手共建,助力鄉村振興”行動,拓展鄉村產業增值增效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