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 – 志丹縣:運用“五項舉措”扎實開展干部教育培訓工作
志丹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聚焦黨建引領,結合縣情實際,運用“五項舉措”扎實開展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不斷健全機制、分類培訓、優化師資、打磨課程、開發資源,為推動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證和智力支持。
健全機制夯基礎
統籌安排全縣各級干部培訓,根據新時期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需要,細化教育培訓計劃,把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納入各部門單位黨的建設整體部署和工作規劃。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訓考核評價制度,確保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落到實處,將開展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情況納入領導班子考核重要內容,將干部接受教育培訓情況作為干部年度考核的內容和任職、晉升、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建立學情通報制度,有效抓好陜西干部網絡學習工作,每月對各單位干部網絡學習覆蓋率、學時累計、學習進度、重點督學人員等內容統計通報,確保學習質量。
分類培訓增實效
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干部教育培訓重要論述為指引,充分發揮縣委黨校教育培訓主陣地、黨性鍛煉主渠道的作用,開展精準化、專業化的分層分類培訓。舉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集中輪訓班5期,培訓全縣各級領導干部1200人次,開展“機關黨員進黨校、流動黨校下基層”活動,舉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30場,集中培訓黨員共計6000多人次。對全縣新任村(社區)黨支部班子成員和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新任村(社區)婦聯主席、監委會主任、機關黨務工作者、黨員發展對象、機關青年干部分層分類開展專題培訓13期3200人次。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具體安排,舉辦果園管理、大棚蔬菜、豬羊養殖、中藥材種植、食用菌培育等特色產業實用技能培訓36期3580人次。發掘和利用各類培訓渠道,特別是面對疫情“大考”,充分利用“黨建云平臺”、“學習強國”“志丹黨建”、“志丹融媒”等網絡平臺,堅持推送優質實用技術信息資源送教下基層,把各類優質實用技術下沉到一線,打通線下培訓的最后一公里,助力鄉村振興。
優化師資強保障
通過學術交流、課題研究等途徑,建立專職教師知識更新機制,組織教師積極參加省、市舉辦的各種師資培訓。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注重對年輕同志傳、幫、帶,采用“一對一”“一幫多”等助學法,對年齡較大、學習有困難的教師開展促學、助學和幫扶工作,確保共同提高、整體進步。樹立“大師資”隊伍建設理念,通過本地挖掘、聯系外請等方式,建立以黨校骨干教師為主,延安大學專家學者、中國延安干部學院、浙江大學教授為兼職教師的優秀師資庫,涵蓋黨的基本理論、形勢政策、專業技能等各個方面,不斷提升干部教育培訓的軟實力。
打磨課程強培訓
推行課程開發項目化管理,結合志丹革命史料,開發打磨出一批能夠彰顯志丹特色,融入志丹紅色故事的《長征故事會》《劉志丹故事會》《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黨中央在保安》《劉志丹革命精神》等50個精品教學課程,通過專題教學、現場教學、情景教學等形式,實現紅色資源與黨性教育有機結合,用黨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啟示人,用黨的輝煌成就和奮斗精神鼓舞人。
開發資源樹品牌
充分挖掘本地紅色資源優勢,建設打造黨性教育基地和現場教學點,持續推行“干部教育培訓 ”發展模式。依托豐富的本地紅色資源,以實物、實景、實例、實事為載體,形成劉志丹烈士陵園、保安革命舊址、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舊址三個黨性教育基地,順寧鎮保娃溝門一個野外拓展訓練基地,永寧山舊址、向陽溝村知青舊居、永寧鎮鷂子川村、志丹非遺館為現場教學點的對內對外干部教育培訓新格局,不斷推動紅色教育資源高效利用,把干部教育培訓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招才引智、招商引資和鄉村振興發展。
供稿:志丹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