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理學院數學與人工智能學院:打造“樣板支部”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四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名單,重慶文理學院數學與人工智能學院黨委學生第一支部(原重慶文理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黨總支學生第一支部)榮獲“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近年來,數學與人工智能學院黨委學生第一支部在校、院黨委的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政治引領為出發點,緊密結合學院專業特色和學生實際,不斷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助力學生成長成才,推動學院高質量發展。
堅持強基固本 鑄造“樣板支部”
構建黨建工作體制機制。學院學生第一支部努力探索黨建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以高質量黨建助推學院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方法路徑,構建起“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以環境育人為先導,與社區治理相結合,堅持‘素質拓展與團隊精神訓練’和‘心語’工作室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工作創新,持續抓好學生黨員發展教育管理‘123456質量提升工程’和人才綜合培養‘四大工程’重點工作建設,共同推動學生第一支部黨建工作做到‘七個有力’”體制機制。
健全組織機構,配齊配強專職隊伍。學院學生第一支部成立于2008年,設學生支部書記1人,委員(含兼任)2人,現有黨員33人,其中教師黨員5人,學生黨員28人。支部成立以來,先后5次榮獲重慶文理學院先進基層黨組織,2021年被中共重慶市委教育工委授予重慶市首批新時代高校黨建“雙創”樣板支部;支部委員、院黨委書記連續4年在學校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工作中獲得“好”等次,并于2021年獲“重慶市教育系統優秀黨務工作者”;支部黨員、院黨委副書記榮獲“重慶市高校優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慶市大學生心理成長論壇‘十年貢獻獎’”;支部書記榮獲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入圍獎、重慶市首屆最美高校輔導員、重慶市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重慶市優秀輔導員等。
把握時代脈搏 激發創新活力
創新教育平臺,讓拓展訓練進入基層黨建。學院依托學生第一支部委員、院黨委書記在全校開設的市級教改課程、校級重點思政課程《素質拓展與團隊精神訓練》公共課平臺資源,對師生黨員、學生干部等積極開展素質拓展與團隊精神訓練,拓展心理素質、思想品德素質、身體素質等,加強黨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新生適應能力、學生干部協作能力、黨員團隊合作精神。學生選課踴躍,開課16年來,參訓學生6000余人,成為全校學生的搶手課程。
黨建與健康教育相融合,讓健康教育進入黨建工作。學生第一支部書記和支部黨員、院黨委副書記作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積極發揮自身資源優勢,依托學校首屆輔導員工作室——“心語”工作室、學校在學院建立的首個二級學院心理輔導站等站點,充分利用2023年重慶市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等平臺,在黨員和學生中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詢活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學生調整心態,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通過賽事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學院利用專業背景和資源,積極組織學生黨員參加華為ICT大賽、“互聯網 ”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計算機設計大賽、ACM程序設計大賽、“藍橋杯”程序設計大賽、工程素養展示暨模擬職場大賽、演示文稿設計大賽、主題征文演講大賽等系列賽事,努力培養學生黨員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
依托人才培養“四大工程”搭建黨建實踐新平臺。學院黨委為學生第一支部搭建以“系列故事引導工程、愛心服務志愿工程、職業素養拓展工程、優良學風建設工程”人才綜合培養“四大工程”為重點的師生黨建實踐新平臺。“四大工程”以支部為堅強堡壘,讓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和輻射功能,帶動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及青年團員在專業學習、學科競賽、班團建設、寢室文化建設、就業創業等方面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從而推動學院事業向前發展。
黨建工作成績顯著 人才培養成果豐碩
支部黨建工作成績顯著。學院學生第一支部先后5次獲得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2020年,支部獲批重慶市首批“全市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2022年順利通過終期驗收。學生第一支部黨建“雙創”工作取得的成績影響和帶動了學院黨建“雙創”工作的整體推進,學院黨委成功獲批中共重慶市委教育工委第二批黨建“雙創”工作“標桿院系”培育創建單位。2023年7月,學院黨委榮獲2023年中共重慶市委教育工委授予的“先進基層黨組織”。
人才培養成果豐碩。近幾年,學生第一支部黨員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先后孵化出重慶永愛科技有限公司、重慶西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19個微型企業;成功申報各類科技創新創業項目100余項;一批支部學生黨員榮獲重慶市優秀畢業生、優秀學生干部、三好學生、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及各類學科競賽等省級以上獎項60余項。學院學生榮獲“互聯網 ”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金獎1項、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家一、二等獎各1項,“創青春”全國銅獎1項,榮獲華為ICT大賽2019-2020全球總決賽實踐賽云賽道全球一等獎。
(作者:楊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