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高標準嚴要求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石嘴山市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
今年5月29日,石嘴山市被中央政法委確定為第一批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以來,石嘴山市委、政府高度重視、搶抓機遇,高起點、高標準、嚴要求推進市域社會治理。
截至11月30日,全市沒有發生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案件事件、重特大群體性事件、重特大安全事故,公共安全進一步提升,10萬人命案發案率為0.62,低于全國0.75的指標要求,各類違法犯罪有效遏制,全市刑事案件、八類主要刑事案件、盜竊案件、治安案件同比分別下降3.1%、18.4%、25.2%、1.9%,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按工作目標要求,涉及六項負面清單指標均未發生,完成今年階段性目標任務,全市社會治理效果顯現最大化。
堅持頂層推動 形成強大聲勢
石嘴山市委、政府把試點工作作為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有關會議部署要求的重要舉措,擺在重要議事日程,定期聽取工作匯報,研究重大事項,解決突出問題。
在健全組織領導機制方面,市委常委會研究制定《石嘴山市推進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副組長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任組長的平安石嘴山建設協調小組,三縣區、市直各部門、鄉鎮(街道)同步成立相應組織機構,構建起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組織體系,實行“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主責、基層主抓的領導工作格局。
在健全工作推進機制方面,市領導帶頭抓落實,市委、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縣區聽取情況匯報,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領導小組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協同并進、上下聯動全面推進的強大合力。11月3日,平安石嘴山建設協調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研究制定《平安石嘴山建設協調小組工作規則》等3個文件,明確協調議事程序、任務、事項,推進平安建設協調工作規范化、制度化。
在建立評價獎懲機制方面,石嘴山市把市域社會治理工作納入全市效能目標考核管理和各級領導班子、領導干部年度考核,賦予考核權重,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壓緊壓實主體責任,推進工作落地落實。
優化綜合服務 共同發力作為
石嘴山市出臺《關于全面推進綜治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與管理的實施方案》,依托“雪亮工程”建設,拓展綜治服務中心功能,建成規模合理、層級清晰、功能定位明確的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綜治中心,實現全市縣區、鄉鎮(街道)、社區、村綜治服務中心全覆蓋。
大武口區在全區率先將綜治服務中心列為政法委下屬事業單位,安排4名事業編制人員,使綜治服務中心“統籌協調、指揮調度、風險研判、監督考核”職能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石嘴山市委充分借鑒“大武口經驗”,大力推進市縣兩級綜治服務中心建設,賦予街道管理派出機構、工作人員等5項事權,配齊配強36個鄉鎮(街道)政法委員,整合司法所、派出所等基層綜治力量,實行常駐服務與“巡診”服務相結合的扁平化管理,使綜治服務中心成為集社會治理、平安建設、信訪維穩、公共法律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實戰化“全科門診”,實現了1 1>2的效果。石嘴山市綜治服務中心實體化建設得到自治區的認可和肯定。
堅持賦能增效,明確全市綜治服務中心6大類13項職能,建立民意訴求表達、收集、處理、反饋機制和群眾訴求前臺受理、后臺聯動辦理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真正實現訴求“一窗受理、一站接待、一攬子解決”。全面推行網格發現、社區(村)上報、街道(鄉鎮)吹哨、分級響應、協同處置的工作機制,今年辦理群眾各類維權服務2萬余件,做到“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鄉鎮、矛盾不上交”。
強化科技支撐 推動融合共治
大武口區投資1700萬元,建設運行“互聯網 網格”社會治理綜合信息平臺,整合區市縣民政、人社、市場等16個廳局數據資源2000余萬條,建立大數據中心、社區E通等16個信息子系統,橫向聯通31個部門信息數據,縱向打通街道(鄉鎮)、社區信息通道,實現各類基礎數據共享共用,有效提升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經驗做法得到自治區領導充分肯定。
在試點的基礎上,整合城鄉社區網格化信息系統、綜治信息系統、“雪亮工程”綜治分平臺資源,改造升級建設石嘴山市社會治理(平安建設)指揮調度信息平臺,與綜治服務中心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實現“一體化指揮、多元化聯動”。
充分發揮智治支撐作用,積極與電信部門合作,搭建石嘴山市社會治理(平安建設)指揮調度信息平臺,形成以綜治服務中心為統籌、平臺為指揮調度的“預防在前、調解居中、司法兜底、平臺運轉”的多元化、一站式基層治理體系。目前,該項工作正在積極推進。
精準配強力量 筑牢治理防線
石嘴山市按照城市社區以300至500戶為標準,劃分530個網格;農村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劃分1341個網格;依托鄉鎮、街道將企業劃分為32個網格,網格規模、服務人群更加科學、合理,實現全覆蓋無縫隙。
按照“1 4 X”網格化服務模式公開選聘專職網格員378名、兼職網格員1493名。疫情防控中,在現有網格基礎上,整合1871名網格員、9355名網格服務人員、70名企業網格協管員和2600余名政法干警、2.1萬名志愿者,形成355個社區、村、企業“1 3”“3 N”政法工作專班,構筑“一網多格,一職多能”抵御疫情的嚴密防線。
深入開展“網格大走訪”活動,為網格員配備移動終端,開通“民情E通”App,1871名網格員成為移動“探頭”,隨時隨地開展矛盾安全隱患上報等服務,實現發現問題快速上報、受理分流、及時處置、跟蹤督辦、反饋評價閉環式運行。
服務治理并重 成果共建共享
為夯實基層自治基礎,石嘴山市實施以基層黨建為引領的“民安、民康、民便、民樂”星級和諧社區創建,全市創建4星級以上和諧社區94個,占比81%。建立居民、網格、社區三級社區議事平臺,協商解決居民切身利益問題。推進特色化服務,提供“菜單式”服務,培育打造漢唐社區等市級社區治理示范點9個。
在加強鄉村民主管理方面,推進民主管理,健全自治章程,通過村規民約等形式,實現居民自我管理,全市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修訂率以及村民會議授權率達到100%。做實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全面推行“55124”模式,深化農村治理特色服務品牌,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自治功能和農村“微治理”能力。
在拓展社會組織服務方面,推進社區、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人才“三社”聯動服務試點,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實施社區公益創投項目、落實人民調解以案定補、為困難群體購買服務等。建設社區便民服務站116個,開通“一鍵通”服務熱線,實行預約、延時、上門和代辦服務。
在強化企業治理效能方面,全面推行組織共建、資源共用、工作共促、成果共享的黨工共建“四共”工作法,有效保障企業人員合法權益,促進企業守法誠信經營,提升企業治理效能。
在加強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務方面,深化房屋租賃超市管理方式,將全市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納入信息化管理。落實易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補貼,為監護人員購買第三方責任險。特殊人群基礎信息實行動態化管理,建立“一對一、多對一”幫教工作機制,建立社區戒毒站116個、安置幫教基地3個,社區矯正人員再犯罪率遠低于全區平均水平。
堅持打防結合 效果日漸凸顯
石嘴山市不斷加強技防設施建設,建成市本級、三縣區綜治服務中心、36個鄉鎮(街道)綜治服務中心綜治視聯網系統,完成市、分局(縣局)、派出所三級監控中心建設,推廣“人臉識別”系統,全面完成規范化住宅小區技防設施改造,全市高清視頻監控達到8840路,視頻偵查對破案貢獻率達45%。
堅持深化“聯防聯建”機制,延伸立體化防控觸角,推行“一村一警務”“1 N X”社區警務機制,社區警務室建設實現標準化。探索鄉村智慧化防控新模式,打造農村版“雪亮工程”,實施“小翼看家”云防控云治理,安裝“小翼看家”攝像頭11848戶、村級卡口攝像頭234個、“天翼智能大喇叭”84個,使鄉村“治安”踏上“智安”路。
全力推進“六清”行動,強化領導包案、督導督辦,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效果顯著。
石嘴山市委書記、石嘴山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王文宇表示,下一步,石嘴山市將按照有關會議部署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對標對表,重點在抓實鄉村治理、社區治理、宗教治理、校園治理、企業治理、社團治理上下功夫,著力防控化解政治安全風險、社會治安風險、重大矛盾糾紛、公共安全風險、網絡安全風險。
在創新社會治理方式上下功夫,與時俱進探索創新,突出政治引領,提高法治保障,加強德治教化,激發自治強基,強化智治支撐,有效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水平。
在擦亮社會治理品牌上下功夫,不斷提升“固本強基”工程,做實做優做強綜治服務中心,提升“智慧大腦”工程,打造實用高效共享調度指揮平臺,提升“織網筑墻”工程,織細織密織牢城鄉社區網格。
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完善保障體系,形成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的強大合力,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各項任務落實落細落到位。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督導考核,營造良好氛圍,勇于擔當、主動作為,以更加行之有效的舉措落實好中央決策部署和自治區黨委、石嘴山市委工作要求,努力打造具有石嘴山特色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模式,推動更高水平的平安石嘴山建設,高質量推動全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多出彩見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