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體”打造黨建引領網格治理新模式(黨建加網格一體化)
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協商解決小區停車難問題。
在職黨員志愿者現場查看、解決小區外墻滲水問題。
紅網時刻通訊員 王曉 長沙報道
“我們小區樓頂到處種菜,現在已經沒有了;以前樓道里垃圾到處堆起,小區居民常常因搶占車位而吵架,現在大家關系好多了,還經常一起參加活動。”說起長沙市天心區金盆嶺街道赤嶺路社區金碧文華小區近年來的變化,小區居民紛紛發自內心的感嘆。
針對金盆嶺街道赤嶺路社區金碧文華小區曾經“矛盾多”“管理難”的問題,目前,社區探索推行“小區黨支部 業委會 物業 志愿者”四位一體的網格治理工作機制給出了答案。
“三駕馬車”深化小區協同共治
為了解決物業小區治理難題,赤嶺路社區探索新的服務機制,通過“四個交叉”,即鼓勵小區黨支部委員、業委會委員、物業公司黨員、樓棟長交叉任職,小區黨員“一人雙崗”服務小區,提高小區黨支部統攬全局及工作協調能力,有效統籌小區黨員力量,積極參與小區治理。同時,進一步有效理順了小區黨支部、業委會和物業三方的關系,使小區“三駕馬車”協同運行,實現小區黨支部、業委會和物業公司第一時間對接居民需求。
小區是基層治理的單元細胞,小區治理不好,社區就難實現“三零”。在金碧文華小區,社區黨委書記詹莉云多次和網格員一起上門走訪,扎實摸清黨員底數,指導小區成立了2個黨支部。今年3月,小區黨支部換屆后,業委會主任袁杰初、專職委員周建均順利當選為金碧文華兩個小區黨支部書記。
小區黨員“交叉”任職的新方式頗有成效,經過一段時期的探索,金碧文華小區里一個個“結”正逐漸被解開。如小區與理工大學之間的護坡因年久失修出現開裂下陷,為解決安全隱患,社區多次組織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負責人及理工大學負責人,通過“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平臺,協商制定危坡修復方案。5月24日,金碧文華小區與理工大學之間的護坡修復施工接近尾聲,困擾居民出行的難題得到有效解決。今年以來,除修繕危坡,在小區各方力量協同運作下,順利解決了小區樓頂護欄更換、樓道“蜘蛛網”電線整改等民生問題。
“凝聚合力”實現網格精細管理
2021年3月,小區黨支部換屆后,通過調研,梳理出小區包含衛生環境、消防安全、鄰里糾紛等5大類共60余條問題。除充分發揮小區82名直管黨員力量,小區黨支部引領業委會還吸納了來自教育、法律、醫療等多個行業的小區樓棟長、在職黨員、骨干志愿者,既群策群力又發揮個人所長,分類精細解決小區的各類問題。
金碧文華小區還強化基層黨建,充分發揮基層戰斗堡壘作用,建立“金碧文華小區鄰里黨群中心”、“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平臺、“棟長委員會”,拓寬小區黨員與居民間的互動溝通渠道,充分融合黨員、樓棟長、骨干志愿者三股網格志愿者力量,助力小區自治,全方位、多角度解決群眾訴求。
小區里的老黨員袁杰初在小區黨支部成立后,就充分利用其在小區業委會服務群眾的經驗,在小區護坡修繕、樓道網線整治過程中,全程“監工”,同時,就小區“停車難”問題進行走訪調研,聯合物業公司、業委會研究解決方案,計劃在小區找尋合適位置新建立體停車庫。金碧文華小區還逐步建立起了“黨員志愿者”“為老服務志愿者”“平安志愿者”“文體志愿者”“垃圾分類志愿者”共6支網格志愿者隊伍,網格志愿者150余名,分別承擔社區的政策宣傳、環境治理、治安巡邏、糾紛調解、垃圾分類等各項工作,形成了“小區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良好氛圍。
“‘小區黨支部 業委會 物業 志愿者’四位一體網格治理模式,是黨建引領下加強小區治理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從根源上理順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的關系,便于協同運作。小區有了“主心骨”,才能激發小區黨員身份亮起來、工作做起來、有事站出來,如今金碧文華小區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斷攀升。”赤嶺路社區黨委書記詹莉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