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如何做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發言材料)
近年來,橋山街道緊緊圍繞“服務社區發展、提升治理水平”的思路,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統領,用好街道“大工委”及聯席會議制度、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干部常態化下沉社區制度,健全完善“街道吹哨、部門報到”“社區吹哨、黨員報到”機制;突出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建立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企業“三駕馬車”自治共治、共建共享的社區治理機制。
黨建為引領
1、加強社區黨的組織體系建設,完善“街道黨工委—社區黨支部—小區黨小組”的組織架構,形成街道黨工委統籌、社區黨支部管理、小區黨小組落實的運行機制,暢通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最后一百米”,變社區治理“痛點”為“通點”。 同時建立推行居民提事、網格議事、協商定事、聯動辦事、群眾評事的五步工作法,實行小事快辦、急事速辦、難事聯辦,動員廣大居民群眾參與社區治理,提升社區黨組織的認同感和凝聚力。
2、把分散的養老、托幼、醫療、教育、就業等基本民生服務資源、服務陣地統一聚集“上網”“上鏈”,打造全天候服務體系,居民按需“點單”、在線“下單”,有關機構部門及時“接單”、完成“訂單”,讓服務更及時、精準、高效。通過黨員打卡群眾掃碼,實現在線反映訴求,針對物業糾紛、鄰里矛盾等,通過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形成訴求矛盾有地方“討說法”“找辦法”,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切實把群眾的一件件具體事情辦好、一個個問題解決好,逐步構建起共駐共建共享基層治理格局。
3、完善管理機制。一是推行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探索“雙重管理”方式組織社區各類黨員參與社區治理,結合社區網格化管理方式,讓基層黨組織、社區黨員“進網”“亮身份”,探索黨組織負責人與網格長“一肩挑”、黨員與網格員“雙培養”、黨支部委員與業主委員會成員“多交叉”的工作方式,實現組織覆蓋、工作覆蓋更加有形有效,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凝聚力;二是制定完善了總網格長、網格長、網格員、樓宇長、單元長、物業員工作職責,規范工作程序、嚴格工作要求,有效保證了網格化管理工作成效;三是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干部下沉社區常態化,根據黨員單位和自身優勢量身制定工作任務,組建黨員志愿者服務隊,發揮黨員在社區治理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四是通過黨建智慧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兩大平臺聯系夯實部門單位參與社區治理工作責任;五是以縣委組織部賦予干部提拔使用的“8小時外”表現、綜治鑒定等和轄區部門單位考核評優社區評定權、以房管部門賦予社區參與物業公司服務評星定級的話語權、以社區居民的入黨介紹、招錄應征、注冊登記等社區建議意見權,來保證單位干部職工積極參與所居住社區的網格治理工作,促進社區網格化管理形成人人參與、高效運轉、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治理在網格
今年以來,我們圍繞城市社區治理高效有序、服務優質為目標,通過建立“劃網定責、建庫管人、規范管理、提升服務”工作機制,傾力打造“3×3+N”全科網格管理服務模式,達到社區管理“全網覆蓋”目的,逐步實現城市社區治理“責任網格化、治理精細化、服務人性化”的管理服務目標。
按照“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網格化管理模式,完善組織機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成立了網格組織機構。以街道、社區、小區、樓棟、單元為基礎網格,分級劃定管理網格,縱向構建總網格長—網格長—網格員服務體系,橫向構建樓棟長—單元長—物業管理員治理體系,理順夯實網格管理服務職責。在不打破原有居民小組格局的基礎上,按照“任務相當、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考慮居民的認同度、社區工作人員狀況等因素,參照自管小區、物管小區、單位小區等分類,依據戶籍人口、流動人口和管轄面積等實際情況,將下轄5個社區社區劃分為152個網格,每個網格服務居民約100戶。
通過“人、冊、圖、庫、群”五位一體管理法,動態化全面掌握網格人員基礎信息,形成融合開展網格內黨建引領、民生保障、疫情防控、綜治安全、環境衛生、文體娛樂、文明創建等各項工作的“3×3+N”網格化管理模式,讓網格員成為信息收集和政策落實的基層力量,對每一網格實施動態、全方位管理服務,及時反映和協調居民各方面、各層次利益訴求。“3×3 N”全科網格和機關干部下沉社區網格的實施,面對疫情防控,有效實現社區治理上下協同、快速響應、精準到位,切實防止和避免手忙腳亂、應對無策、組織無序等現象,及時發現和解決各種風險隱患問題。
充分利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3×3 N”網格化服務管理架構圖,確保社區網格管理服務運行高效暢通,實現網格化服務管理無死角、全覆蓋。
服務用真情
一是緊盯群眾生產生活需求,通過“領辦代辦、便民服務”,讓群眾的每一件大事小事、急事難事都有人管,群眾滿意度全面提升。
二是培養社區管理居民歸宿感和主人翁精神,以低保對象、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為主要服務對象,有針對性地開展社區服務,夯實幸福生活的“鄰里工程”,逐步破解城市的“陌生人社會”難題。以業委會為載體,關注居民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服務需求,拉近“陌生人”之間的感情,讓“陌鄰”變成“睦鄰”,促進樓上樓下、街坊鄰居“一家親”。
三是成立退休老干部為骨干成員的文化藝術協會,并在文化藝術協會的帶領下分別成立了老年合唱團、老年秧歌隊、太極拳隊、秦腔自樂班、瑜伽班、老干部書法隊伍等文藝宣傳隊伍,定期組織開展各種類型文體娛樂活動,不斷豐富社區居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
社區“小事”就是管理,居民需求就是“大事”,社區干部努力用自身的“辛苦指數”,不斷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持續攀升,“點菜單”式培訓滿足居民勞動技能、生活常識、安全防范等需求,“操碎心”式服務滿足居民充電樁、好停車、易購物等需求和消除樓道亂放、充電混亂、車輛亂停等不安全隱患。通過黨員打卡群眾掃碼,實現在線反映訴求,用心用情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100米”。
創新與未來
橋山街道將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為統領,以社區“3×3+N”全科網格管理服務為抓手,統籌開展疫情防控、應急減災、扶貧幫困、便民代辦、志愿服務等各項工作,以多元化服務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推動基層治理從過去的“聽不見、看不透、管不著”向“聽得清、看得見、管得好”深度轉變,以“黨建領航、科技助力”激活城市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下一步,我們將依托全縣數字黃陵大平臺,在3×3 N全科網格管理數據采集的基礎上,提升數據信息采集的廣度和深度,實現數據支撐下的高效精細管理,讓社區治理更智能一些、更高效一些,讓群眾更滿意一些、更幸福一些,以務實的作風和優異成績為黨的二十大順利召開獻禮。